- 陈剑勇;周俊新;余燕华;
为探讨不同处理措施对切花百合茎尖脱毒效果及快速繁殖的影响,以切花百合‘黄帝’‘木门’种球为研究对象,开展微茎尖脱毒、小鳞茎增殖及生根培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黄帝’百合最有效的脱毒措施是将种球先放在40℃的温水中浸泡30 min后,再切取微茎尖进行培养,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80 mg/L+IBA 0.2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MS+NAA 0.50mg/L+IBA 0.15 mg/L;‘木门’百合最有效的脱毒措施是先将种球放在4℃环境下冷藏1个月,再切取微茎尖进行培养,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20 mg/L+IBA 0.1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MS+NAA 0.30 mg/L+IBA 0.05 mg/L。本研究建立的百合种球脱毒及快繁生产技术体系,可满足切花百合无病毒种球的规模化生产需要。
2025年17期 v.48;No.533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柳玉晶;张玉玲;张秀丽;张淑梅;
本试验以铁炮百合“白天堂”为试验材料,选取其鳞茎、子房、花瓣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外植体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对初代诱导、不定芽增殖、组培苗生根培养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百合组培苗驯化移栽的基质,以期为铁炮百合“白天堂”的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初代培养外植体选择中,鳞茎、子房优于花瓣,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5 mg/L+NAA0.2 mg/L,平均诱导芽数6.6个;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1 mg/L,增殖系数为5.15;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或1/2MS+IBA 0.5 mg/L,生根率为100%;驯化移栽的最佳基质为草炭︰珍珠岩=3︰1,成活率为93.3%。
2025年17期 v.48;No.53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赵思佳;赵红佳;朱晨波;李宏超;张萍丽;
随着全国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步伐不断前进,许多城市土地覆盖类型不断变化,通过时序遥感影像,可完成城市土地覆盖变化的监测。以近年来新一线城市合肥市为例,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在线访问2019-2023年的Sentinel-2系列影像,利用机器学习(随机森林分类)以及水体和植被等指数,分类测算合肥市的土地覆盖类型。结果显示,2019-2023年,合肥市耕地面积减少率为3.74%;林地增加率为47.56%;草地减少率65.70%;裸地减少率为37.60%;水域增加率为10.98%;建设用地增加率为107.22%。
2025年17期 v.48;No.533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秦明涛;李晓甜;黄金玉;吴庆书;
出入口景观是滨海度假酒店重要的景观区域,是吸引游客前往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有关出入口景观的研究较少,为提升出入口景观的整体质量,以海南热带滨海度假酒店出入口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重要性—绩效分析法(IPA)评估游客对出入口景观的重要性认知和满意度感知。研究构建了包含植物、水体、景观小品、交通和整体环境5个维度的评价体系,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渐呈式出入口、集呈式出入口2种类型出入口之间的差异化,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景观优化策略。
2025年17期 v.48;No.533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许小过;黄壮;史红文;胡懿君;胡静迪;
以武汉市古树健康保护为基础,从树叶、树枝、树干、根系4个方面选取6个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武汉市古树健康快速评价体系模型。研究表明,正常叶片率(0.27)与树干损伤程度(0.27)直接反映了树木的健康状况,是健康评价的重要指标,然后依次是新梢萌发比例(0.125)、枯断枝比例(0.125)和根系有效生长空间(0.12),影响最弱的是树木倾斜度(0.09)。根据健康评价模型与研究方法,将古树健康综合得分分为4个等级,同时对武汉市部分古树进行野外调查与健康评价,并根据综合得分快速分级。该方法对于大规模开展古树调查与健康分级,指导古树保护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5年17期 v.48;No.533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付澳华;马珂;
城市建筑空间影响城市局部区域的微气候,而城市微气候对城市环境质量、居民的健康和舒适度等都有重要影响。基于城市微气候环境实地调查与模拟技术,选取河南省新乡市城市绿地开放空间,对差异化建筑三维形态进行分类选样、实测与模拟,综合其微气候特点,分析各类建筑三维形态对景观开放空间的微气候影响及差异,提出基于微气候模拟背景下的建筑三维形态的改良策略。在城乡规划中以微气候环境量化分析为数据参考基础,以指导本地城市绿地开放空间规划与相关设计的科学发展。
2025年17期 v.48;No.533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书磊;孙磊;王然;宋健坤;李鼎立;刘建龙;崔振华;侯志刚;董中华;薛丽;周晓芝;杨英杰;
目前,我国梨产业发展面临着栽培模式不合理、品种结构单一等问题,加强品种选育与评价、选择适宜矮化密植砧穗组合对促进梨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自育品种‘琴岛红’梨为试验材料,研究8种中间砧对其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用中间砧与‘琴岛红’均具有良好的嫁接亲和性,都能正常开花结果。通过8组砧穗组合的比对,发现青砧D_3、青砧D_1对‘琴岛红’能够起到较好的弱化树势及矮化效果,且产量较高;E7-34砧木可以提高‘琴岛红’产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E7-64与‘琴岛红’接穗亲和性最好;南水沟豆梨能够提高‘琴岛红’果实硬度。该研究为山东当地梨业高产优产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7期 v.48;No.533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继光;杨柳;
城市景观视廊是展现城市地域风貌,彰显区域文化,实现景城融合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为研究城市标志性建筑的景观视廊控制方法,以常州市天宁宝塔为例,基于实景三维技术,开展视域范围识别、眺望点划定、视域范围划分等研究,并从高度管控、间口率、色彩等方面对天宁宝塔周边的开发建设提出建议。
2025年17期 v.48;No.533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霞;吴燕;杨静;牛艳;王晓菁;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中2000-2023年有关枸杞发酵方面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2000-2023年8月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已产生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国内,但各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关系较少,呈独立分布。从关键词分析来看,发酵工艺、酸奶、果酒、枸杞酒、抗氧化活性、肠道微生物群等方面分别为CNKI数据库和WOS核心合集数据库的重要研究主题,因此,多手段、全方面针对改善发酵枸杞功能活性物质、风味、品质及其机理的研究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2025年17期 v.48;No.533 28-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俐烨;
为系统分析福州3所高校植物景观的现状,探究符合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的植物景观质量评价方式,为今后福州地区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营建改造乃至其他华南地区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以福州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江夏学院3所同一时期不同类型的高校校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统计园林植物种类,并结合预调研访谈,获取20个评价因子。邀请了132名校园使用者对254处样地进行景观美景度评价,对20个评价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影响校园植物景观质量的主要特征指数模型。结果显示,3校共运用了74科146属208种园林植物。经主成分分析,前5个因子特征值显著,适合构建植物景观特征指数。将5个因子与前期的美景度等级进行对应检验后,证明该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反映园林植物群落各项因子对高校植物景观观赏价值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增强群落中色彩的合理搭配、保障群落中骨干树种的体量、增强植物群落的近自然程度、增强植物群落的历史文化感、综合群落植物近远期的长势等,对形成美观、实用且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7期 v.48;No.533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怀钰姗;徐云云;周怡;周姝悦;沈津屹;蒋亚华;
本研究选取宿迁市街头绿地4个地块为研究对象,根据儿童友好型理念深入研究花境景观,主要包括不同街头绿地地块花境植物种类、生物学特性、叶色、株高、景观元素、花朵色系等对儿童感官五觉、自然教育等友好理念体验的影响。结果显示,宿迁市4个街头绿地不仅注重花境植物的选择与搭配,在叶色、花色、株高、生态环保等景观元素的设计方面尊重儿童优先原则,充分考虑了儿童的需求、身心健康、兴趣等。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促进儿童与自然的互动,丰富多样的花朵色系,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有效激发了儿童的探索欲与好奇心,让儿童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思,有利于儿童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环境。
2025年17期 v.48;No.533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世豪;
通过查阅资料、走访交流、外业调查、标本采集等方法,对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重楼资源进行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太子山保护区北重楼资源较为丰富,分布较为广泛,多呈小片状分布,主要生长于海拔2 400~2 600 m的半阴、较为湿润的林下灌丛坡地,数量在7 500多株以上,分布面积2.4万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9.5%。同时,研究分析了太子山保护区北重楼分布范围、分布特点、物候期、气候土壤、伴生植物、生长状况、受威胁因素等,对保护开发利用好太子山保护区北重楼资源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2025年17期 v.48;No.533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建新;张子英;王维凤;
我国火龙果种植面积居世界前列、产量较为稳定。为了提升火龙果的产量与品质,近年来开展不同栽培模式及施肥方式的试验和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基于此,归纳总结了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火龙果种植生产中选择适宜的栽培模式和施肥方法提供依据,不断优化栽培模式和施肥方式,推动火龙果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17期 v.48;No.533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沈敬林;马德兴;郝立莉;张龙;邓龙华;喻凯;圣倩倩;刘浩;邹蒙;祝遵凌;
通过对华东地区南京、无锡、上海、杭州等城市的8座城市高架桥进行实地绿化调研与光照实测,并结合Ecotect Analysis软件进行日照模拟验证。发现桥阴空间的光照分布呈现中间光照较低、两侧光照较高的变化趋势;南北走向桥体整体光照强度优于东西走向桥体;桥体高宽比越大,桥阴空间采光越好。结合Ecotect Analysis软件对光照模拟的普遍规律,将光照强度与植物的光照适应性进行匹配,为桥阴绿化配置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对于提升桥阴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空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2025年17期 v.48;No.533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蒋元浩;
为探究不同区域蓝花楹景观树生长特性,判断以蓝花楹作为行道树的景观工程合理性,以蓝花楹区域气候、地理环境因子差异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处试验场地的蓝花楹形态指标差异及花期物候差异对比,判断蓝花楹作为行道树的景观工程合理性,并以成都地区正通路蓝花楹行道树方案为例进行评价,对成都地区试验场的蓝花楹生长特性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从蓝花楹三大形态指标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成都试验场培育的蓝花楹指标数据最高,形态质量最好,但冠幅分布均匀性稍差。成都及昆明试验场地的蓝花楹花期整体表现较好,但成都蓝花楹花期不及昆明地区的蓝花楹,两地受地区差异性影响,蓝花楹生长最佳,适宜在两地推广种植。正通路需结合设计搭配需要,宜选择当地蓝花楹,作为行道树或园林景观点缀。
2025年17期 v.48;No.533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季甜忆;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也伴随许多生态问题。因此构建生态网络,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以浙江省为研究区,使用InVEST模型、MSPA模型、电路理论构建生态网络,识别重要保护范围。结果表明,浙江省研究区内总体生态状况较好,但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程度空间分布不均;浙江省高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地区面积为35 977.03 km~2,占全省面积的35.60%,以浙南山区、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为主,中北部山脉重要性较高。研究区内识别生态源地共583处,总面积16 664.41 km~2,其中一级生态源地59处,二级生态源地214处,三级生态源地310处;一级生态源地识别生态廊道136条,总长度3.83×10~3km;二级生态源地识别生态廊道1795条,总长度9.97×10~4km;三级生态源地识别生态廊道933条,总长度6.06×10~3km。源地呈现东部分布多于西部的格局。浙江省应根据生态网络各空间要素的特性和人类活动敏感性,制定有差异性、针对性的生态保护、修复与管理措施。
2025年17期 v.48;No.533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谢始群;
随着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理念的持续演进,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设计理念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园林艺术创新的关键路径。通过深入剖析书法艺术与园林设计的相互关系,分析现状以及相关研究内容,提出了书法艺术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现代审美与文化需求的创新理念,创新书法元素的抽象化与符号化设计,加强书法艺术与园林设计的融合,提升书法艺术与园林现代技术、体验结合策略,以实现书法艺术与园林景观的和谐共存与相互促进,为园林设计领域开辟新的思维视野与实践方法,促进书法艺术对传统文化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有效传承与蓬勃发展。
2025年17期 v.48;No.533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渭华;
通过深入解析宋元时期中国审美文化及插花艺术相关资料,认为该时期的中国插花艺术真正发展到艺术化的层面,与书法、绘画、陶瓷等审美艺术一样,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时期,“梅花精神”突出、沉稳内敛,风格精致典雅,内容深邃幽远,情调高雅不俗,器具精良唯美,技术巧妙得当。插花成为一项社会艺术风尚,进入社交礼仪规范,对后世的艺术插花影响意义重大。
2025年17期 v.48;No.533 114-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蕾;王飒;
当代中国城市建设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社区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社区建设的重点。通过对合肥市方兴社区安置房片区景观现状的调研,提出了韧性社区景观设计原则和更新设计策略,对提升城市的整体景观形象和风貌起到了一定引导作用。
2025年17期 v.48;No.533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程欣靓;
在全球城市化急剧加速的大背景下,城市发展已经从增量建设向存量更新转变,城市空间的改造与更新成为大趋势。21世纪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城市可以依靠数据和数字化来进行更精确的监测和管理。城市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社会与文化的基础,其空间尤其重要。但如今同质化和形式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导致城市街道的活力和可持续大幅度下降。通过大数据技术中的数据采集、分析,可以构建城市街道的互动性评价体系,并利用大数据整合技术来优化城市街道中具有互动性的设施,从而提高街道的活力,为城市发展提供新机遇。本研究以文献数据采集软件、实时街景数据采集软件以及数据爬虫软件进行分析,全过程地构建互动体系,并通过对全国步行街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得出街道互动性以人的感受和消费为导向。
2025年17期 v.48;No.533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裴雪辰;龚文峰;端木嘉龙;刘铁冬;
海南岛热带低地雨林遭受到了严重的人为干扰,如何尽快恢复已遭破坏的退化生态系统,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任务之一。三亚南山岭生态修复片区森林结构为热带低地雨林,为解决其生态破坏问题,以海南省三亚市南山岭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结合遥感影像的方式,综合分析南山岭片区生态受损情况,同时对场地周边进行植物本底资料收集,继而针对生态问题提出生态修复措施及植物物种配置模式。结果表明,所选生态修复地区整体南高北低,地势较缓,坡度区间为13.3°~23.6°,有轻度水土流失及淹没风险;生态修复所选植物共计30科39属41种,主要采用人工+自然的生态修复策略。
2025年17期 v.48;No.533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尉超凡;
为推动乡村景观文化建设,以空间生产理论为依据,深入剖析乡村景观符号的构建历程,并提出乡村景观空间优化路径。通过现状分析以及对瞻淇村案例研究,全面剖析乡村空间的自然特质与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空间生产理论,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3个维度构建乡村景观空间的符号意义,丰富乡村景观空间优化的内涵,通过深入分析乡村空间的文化特质,与空间生产理论紧密结合,探索出乡村景观空间的优化途径。乡村景观空间的优化不仅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回应,也是对乡村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深切关注,更是对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建设目标的坚定追求。
2025年17期 v.48;No.533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陈振锋;
口袋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微型绿洲,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集休闲、娱乐、社交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通过分析其独特的活动空间特点,提出口袋公园活动空间设计创新的途径和策略,并从具体案例设计与实施过程的实践经验中得出,在未来的设计中,应更加注重活动空间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鼓励公众参与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加强跨学科合作,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推动口袋公园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2025年17期 v.48;No.533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孙龙涛;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规模的扩大,建筑防火方面的设计和验收要求日益严格,消防场地不仅要满足消防规范进行全硬化处理,还需结合景观效果、功能使用进行多元化、高颜值的设计。通过分析消防场地的景观设计痛点,归纳总结了消防场地的景观规划策略,提出艺术肌理、异形铺装边界等地面设计及休憩会客、运动游乐等立体元素设计手法,为居住区消防场地的景观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年17期 v.48;No.533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杨鑫;李莹;史梓潇;
雨水花园作为海绵城市设施的一种生态可持续雨水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地收集、净化并再利用雨水,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本研究简要阐述雨水花园的原理、主要结构、深化设计及管理要点等,使设计者对雨水花园有更细致准确的理解,并通过深化细化图纸、优化施工工艺,以便打造功能完善、效果优良且可持续的雨水花园。
2025年17期 v.48;No.533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韦佳怡;汤妍蔚;马文哲;滕臻;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的精神压力与日俱增。本研究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学生存在负面情绪及压力等问题,对触觉体验和校园疗愈景观进行关联性探索。结合触觉疗愈理念和高校师生的疗愈需求,提出基于触觉体验的校园疗愈景观建设策略,总结校园疗愈景观建设思路。旨在优化校园景观环境的同时,关注景观的疗愈性功能,从而为高校学生心理疏导及后续校园触觉疗愈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2025年17期 v.48;No.533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李晓东;张庆霞;张红英;
破损山体生态修复作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重视。以城市破损山体生态修复为研究背景,总结了城市破损山体生态现状,着重介绍了城市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模式,包括近自然景观模式、土地复垦利用模式、营造山体公园模式及特色生态开发模式。研究成果以期为改善山体生态环境、城市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等提供一定的依据。
2025年17期 v.48;No.533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肖李燕;
基于当今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污染以及城市公园目前感官植物景观缺乏的现状,从低碳理念出发,提出城市公园中五感植物景观的营造策略。本研究首先阐明低碳理念运用在城市公园具有提高空气质量、优化生态环境、呵护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其次在践行低碳理念的总体要求上,进一步概述城市公园设计要点,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环保节能、感知体验的理念,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在现阶段五感官植物景观缓解情绪、促进社交、美化环境的作用进行说明,基于五感植物景观的设计要点提出其营造策略。最后得出结论,要在具体实践中遵循低碳理念和城市公园的设计的总要求,基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感知特点,综合考虑人们的感官、心理以及多方面的需求,才能营造出人与自然友好互动的城市公园五感植物景观。
2025年17期 v.48;No.533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许淑芬;
园林景观改造工程作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其设计与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效果与可持续性。本研究以横琴新区全岛景观提升工程为例,深入分析了园林景观改造工程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项目工程进行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提高园林景观改造工程的整体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年17期 v.48;No.533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杨岚舒;
为探讨复愈性环境理论在中学校园景观更新设计中的应用,给中学生创造更加健康、人性化的校园环境。通过分析中学生心理特征、行为模式及其对校园景观空间的需求,阐述当前校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基于复愈性环境的设计策略,包括确立安全性、多样性和教育性的设计原则,明确景观元素,并提高空间利用率。结果表明,复愈性环境理论指导下的校园景观更新,有效提升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校园生活质量,重视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以人性化设计满足中学生的身心需求,能够推动校园环境的持续优化与发展。
2025年17期 v.48;No.533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许芳;
为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对于“园林测量”课程内容数字技术含量不高、教学资源中的数字资源少且不佳、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中的数字技术应用较低等问题,从“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校企联合共商数字化课程内容,共建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创新数字技术应用,全方位覆盖课程的教管评”等方面出发,进行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
2025年17期 v.48;No.533 15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周勇;周晓慧;孟庆瑞;史宝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在当前大力推行“双创”教育的背景下,“园林植物学”课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分析“园林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基于“双创”教育背景的课程改革策略,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园林人才。
2025年17期 v.48;No.533 162-16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方大凤;张昌贵;李松;
农村实用人才是乡村人才振兴的主力军和基础。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可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入户访谈和座谈等方法,对陕西省杨凌区元树村人口特征及实用人才的盘点,结果显示,该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学历水平略高于全国水平,在村务农人员有职业资格证的较少,村有实用人才的发展基础,但是有潜力的中坚力量和带头人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村的持续发展。应有针对性地对各类实用人才进行发展指导、技能培训,提升技能水平、业务水平和发展空间。
2025年17期 v.48;No.533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曾畅;罗志明;曾伟;
智慧植物园是以知识社会创新环境下的植物园运营、植物园服务新模式,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实现对植物园全方位全过程智能化管理。本研究从智慧植物园的管理者和游客2个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植物园使用者的需求,提供智慧化管理和服务,使植物园运营在时空上有更强的感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预测能力、管控能力和服务能力,以期有效提高植物园科学管理水平,为智慧植物园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2025年17期 v.48;No.533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国珍;
森林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的意义在于能充分解说森林景观资源知识,提高森林公园自然文化吸引力和扩大旅游知名度,也有利于宣传森林保护知识,呼吁更多的民众参与到保护森林的队伍中,共同承担保护森林的责任;也通过自然教育,指导游客科学合理地开展森林旅游活动,充分感受森林文化之美。目前,森林公园自然教育普遍存在教学内容深度挖掘不够、数字化平台建设不完善、资金严重缺乏、宣传不到位、难以持续性发展5方面问题,本研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从打造有特色自然课程、构建数字化先进平台、开拓资金渠道、重视自然教育宣传、深入推进自然教育持续性发展5个方面提出改进对策,以期为森林公园自然教育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
2025年17期 v.48;No.533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林雪琼;黄思成;潘振皓;
为积极应对新领域、新行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四新”建设,进行中国式现代化与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与应用能力,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在此背景下,中国风景园林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梳理当前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建设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以广西艺术学院风景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为研究对象。在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理论,明确课程教育目标,有效促进学生课内外自主学习动力,驱动学生逐步建构专业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创新设计思维与实践综合能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以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实践为探索,以小见大,期望进一步有效推动师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风景园林本科教育质量的提升。
2025年17期 v.48;No.533 174-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瑞华;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别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根据延安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尽可能以试验教学来加强学生对食用菌实际生产的了解,促进理论知识在食用菌栽培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以平菇不同品种栽培比较综合性试验教学为例,探索将有意义学习理论融入“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试验教学中,通过对试验进程中主导角色的转换,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储备发挥自我导向作用,操纵综合试验准备、设计、执行及结果分析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创造性,提升学生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探索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
2025年17期 v.48;No.533 17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雪;冯蕾;欧阳汝欣;路培;王立科;
以植物生态学课程为依托,首先阐述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对植物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然后开展生态文明教学理念下植物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从整合课程体系、融合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应用研究,在理论教学中充分挖掘思政资源,以期实现专业培养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2025年17期 v.48;No.533 180-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宪璞;许丽丽;
农学类专业实践性较强,本科生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理论素质,更要立足产业发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树立学生“知农爱农、兴农强农”的事业观和“科技报国、担当奉献”的家国情怀。石河子大学“园艺基础实践”课程团队深入践行“新农科”教育理念,立足产业发展前沿,在夯实学生知识脉络的基础上,通过强化理论基础、引领自主学习、协同立德树人、把握前沿动态和培养科学思维5个方面的创新举措,着力培养园艺专业本科生综合实践能力,聚力培育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2025年17期 v.48;No.533 18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敏;江涌涛;余本锋;谭璐洁;
芳香植物疗愈的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植物芳香成分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亚健康人群的增加,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芳香疗法的研究和实践也逐渐增多。为探讨芳香植物从传统知识到现代康养实践的演进历程及其显著的疗愈作用,通过深入剖析芳香植物在不同文化中的传统应用、化学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在现代康养实践各方面的应用,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清晰呈现芳香植物在康养领域的重要地位与广阔前景。
2025年17期 v.48;No.533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劲廷;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目标与新工科建设的要求之间存在差距,导致专业面临困境。基于对四川旅游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存在问题的分析,从专业定位、专业特色、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产教融合、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明确“工学+艺术学”“旅游+大数据”的跨学科专业建设思路,构建“学、训、展、赛、创、用”六位一体的专业教学模式,进一步探索与实践风景园林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2025年17期 v.48;No.533 189-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文强;代丽华;谢春明;叶剑;赖建斌;
任豆又名翅荚木,是南方地区珍贵速生树种。通过分析任豆的生物特性、应用价值、引种栽培情况以及当前任豆在赣南地区试验推广成效,综合得出江西赣南的自然环境适合任豆树的生长,任豆树的综合利用价值多,经济效益潜力大,病虫害相对较少,在低产低效林改造、稀土矿山修复、森林碳汇、南方生态屏障建设、增加林区群众收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为任豆在赣南地区大面积推广造林提供相关依据和技术支撑。
2025年17期 v.48;No.533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俊美;冯姿霖;王茜;
陈从周先生的说园丛书文章是中国造园理论的精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它是集合了哲学、文学、艺术学的高境界文章。读过之后,确实使人获益良多,所以,对陈从周先生说园系列中有感想的部分进行了总结与提炼,对造园的境界、原则、空间布局进行了理解,并对园林建筑、花木、山水、文化进行了总结。
2025年17期 v.48;No.533 195-198+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方玉梅;李婉雪;张超;郭丽娜;陈志霞;韩世明;
“植物生理学”作为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课程思政教学对于培养具有“三农”情怀的新农人有着重要作用。结合地方高校定位,从修订育人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丰富教学方法及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环节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为地方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2025年17期 v.48;No.533 1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芳芳;陈锐;李红岗;田媞媞;周古月;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农业院校作为农业专业人才培养的排头兵,要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契合乡村振兴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蔬菜生产技术是园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核心课程。作为涉农专业核心实践技能培养课程,目前现有教学资源和模式已不能满足乡村振兴“新农人”人才培养需求,需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因此,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学内容,依托4个平台,融入现代智慧农业元素,推进“农艺”“农技”交叉融合,改革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满足乡村振兴对蔬菜产业方面人才需求。
2025年17期 v.48;No.533 202-20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简伟;冉婷婷;
野外实习是指在自然环境中,为了获取实践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行的实地考察、观察、研究和实践活动。本研究分析了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传统方式,解析出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传统方式在学生的知识理解吸收与认知、研究深度与系统总结、团队协作与沟通等多方面的弊端,分别从优化教学方法、利用智能工具、拓展研究深度、加强知识总结、促进团队协作与沟通等方面提出措施与建议。本研究通过直观展现传统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方式的弊端,并提出合理建议。旨在改革传统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方式,进一步提高野外实习的效率和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植物学实践型人才。
2025年17期 v.48;No.533 205-206+57+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