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研究

  • 多菌灵处理和光暗条件对朱顶红鳞片无介质培养的影响

    娄晓鸣;倪晶晶;童诗妤;吕文涛;李庆魁;

    为促进朱顶红高效繁殖,研究了多菌灵消毒处理和光暗培养条件对朱顶红鳞片无介质培养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朱顶红无介质培养前,将种球进行消毒处理后鳞片的腐烂率明显低于未经消毒处理的腐烂率;种球消毒多菌灵的稀释倍数宜控制在800倍左右,种球消毒的时间宜控制在30~60 min;在朱顶红无介质培养中,暗培养有利于降低鳞片的腐烂率、促进子球的形成,而且形成的子球相对较大,也有利于鳞片根系发生。

    2025年21期 v.48;No.537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高温下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姜偲倩;李信云;周颖;赵凯;

    为探究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高温下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以番茄品种(S-22及S-25)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6000(PEG-6000)、1-萘乙酸(NAA)、6-苄氨基嘌呤(6-BA)、赤霉素(GA_3)、氯化钠(NaCl)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品种(S-22及S-25)在2种温度(28℃和33℃)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在28℃条件下,4 mg/L的NAA是S-22番茄种子萌发最为适宜的生长调节剂处理;33℃条件下,90 mg/L的GA_3能打破高温逆境,促进S-22番茄种子萌发。在2个温度条件下,90 mg/L的GA_3对胚根和胚轴生长效果最好。对于S-25番茄种子,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温度变化对其种子萌发过程均不显著,但高温会抑制胚根和胚轴发育,大部分生长调节剂对胚根发育影响不大,但90 mg/L的GA_3能够较好地促进胚轴发育。在高温下,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种子萌发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025年21期 v.48;No.537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树莓品种‘夏黑’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赵佳盟;李守镐;焦裕虎;卢一铭;锁天琦;陈苏丹;

    为探索树莓品种‘夏黑’的最佳组织快速繁殖技术,以树莓的腋芽为试验材料、以MS为基础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的6-BA、NAA、IAA及IBA,研究树莓的离体培养技术。结果表明,最佳的消毒处理为75%酒精30 s+0.1%升汞8 min+2%NaClO 4min,污染率为2.13%、褐化率为18.75%,成活率达79.12%;最佳的初代培养基是1/2MS+6-BA 0.1 mg/L+NAA 0.25 mg/L;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01 mg/L+IAA 1.5 mg/L,增殖系数为4.3。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7 mg/L,生根率达57.14%。

    2025年21期 v.48;No.537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干旱胁迫下黄瓜品种筛选与品质提升研究进展

    李星;翟玉莹;

    干旱胁迫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严重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和产量。近年来,随着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现象的加剧,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均受到显著影响。本研究阐述了干旱胁迫对黄瓜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探讨了抗旱性黄瓜品种的资源筛选与评价,并总结了干旱胁迫下提升黄瓜品质的方法,旨在为抗旱黄瓜资源的筛选以及黄瓜果实品质的提升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2025年21期 v.48;No.537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宝鸡紫柏山红豆杉分布及选育结果分析

    李达;段雯蓓;李建军;

    宝鸡市红豆杉主要分布于太白县、凤县、眉县、陇县境内,在海拔1 200~1 400 m的范围内集中分布。参照国标《母树林营建技术(GB/T 16621-1996)》技术标准进行数据分析,从优良木比例、郁闭度、蓄积量、年均增长量等定量分析以及林分因子、林分基本因子的综合评价,选出红豆杉优良林分1块,通过疏伐设计改造,建成了‘凤县紫柏山红豆杉母树林’,为宝鸡市红豆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提供参考数据,为该区域的红豆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2025年21期 v.48;No.537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猕猴桃果酒酿造工艺研究进展

    刘云湘;石浩;何小娥;

    猕猴桃属于呼吸跃变型水果,易受高温、软腐病害的影响,导致果实极易软化变质。因此,将滞销鲜果进行果酒加工,提高猕猴桃经济价值非常必要。本研究提出了当前猕猴桃果酒酿造过程中现存的问题,同时基于近年来猕猴桃果酒酿造技术研究及市场需求,综述了果实成熟度、酵母、发酵工艺、澄清降酸及陈酿方式对果酒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猕猴桃果酒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支撑,推动深加工及相关副产业的扩展。

    2025年21期 v.48;No.537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7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外源褪黑素对NaCl胁迫下贝贝南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张佳蓉;杨德粉;梁子波;邓长青;李冰冰;陈静;

    为研究褪黑素对盐胁迫下贝贝南瓜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以蜜香贝贝南瓜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的方式,筛选最适NaCl浓度和最适MT(褪黑素)浓度,并测定NaCl胁迫下,外源添加褪黑素对贝贝南瓜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贝贝南瓜幼苗在受到150 mmol/L NaCl胁迫处理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丙二醛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不断增加。150 mmol/L NaCl胁迫下,外源添加200μmol/L褪黑素,在第3 d、5 d、7 d,南瓜幼苗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了5.19%、9.40%、4.42%;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42.32%、51.88%、9.6%;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50.35%、74.27%、70.83%。表明外源褪黑素的加入可以增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从而促进贝贝南瓜幼苗生物量的累积。综上,外源褪黑素可以有效地缓解NaCl对贝贝南瓜幼苗生长的抑制,从而提高贝贝南瓜幼苗的耐盐性。

    2025年21期 v.48;No.537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2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EMS处理对‘紫盈夫人兰’根状茎增殖、分化和诱变效应

    田思思;罗维宇;袁赟;宿庆连;曾瑞珍;张志胜;

    为了更好地利用化学诱变选育兰花新品种,以‘紫盈夫人兰’根状茎为材料,研究了4℃低温下EMS处理对其增殖、分化和诱变效应。结果表明,0.2%EMS处理显著提高根状茎死亡率,但低温处理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并诱导再生植株产生变异。短时间处理促进根状茎增殖,而长时间处理则抑制其增殖。0.2%EMS处理12 d,表型变异率为5.28%,主要表现为分蘖数增加、叶序改变和叶艺等。研究结果为利用EMS诱变技术培育‘紫盈夫人兰’系列新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25年21期 v.48;No.537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外源水杨酸对不同干旱梯度下鸡冠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温明霞;

    为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对干旱胁迫下鸡冠花不同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3种鸡冠花(和服、城堡、彩虹)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不同浓度(0、0.5、0.75、1.0、1.25 mmol/L)水杨酸溶液(简称SA),进行浸种处理及不同浓度(5%、10%、15%、20%)聚乙二醇(简称PEG-6000),模拟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观察其萌发特性和幼苗形态生理指标,分析其3个鸡冠花品种对水杨酸的敏感程度以及耐旱能力。结果表明,在一定水杨酸浓度下,随着不同浓度PEG溶液的不断升高,鸡冠花不同品质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株高和茎粗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轻微干旱胁迫条件(5%)和轻度干旱胁迫条件(10%)下略有促进作用,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15%)各指标能显著降低,与对照呈现显著差异(p<0.05);而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20%)差异呈极显著(p<0.01),且幼苗具有明显的畸形。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3个品种萌发和形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0.5 mmol/L水杨酸浓度处理下,3个鸡冠花品种均能耐受5%PEG的干旱处理,而10%PEG处理下,只有城堡品种表现出较强抗旱性。同时,3个品种对水杨酸促进生长的敏感程度依次是:彩虹>城堡>和服。

    2025年21期 v.48;No.537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不同浓度IBA、NAA对泼墨石斛水培根系诱导的影响

    陈小玲;谢晓清;余松金;陈前程;黄佳维;

    为促进石斛兰水培根系的生长,以泼墨石斛为试材,探讨了不同浓度IBA、NAA对泼墨石斛(分为留根和去根02组)水培根系诱导的影响。经过30 d的水培后,统计其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平均总根长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IBA、NAA对泼墨石斛水培根系的诱导具有促进作用。与NAA相比,IBA更有利于泼墨石斛水培根系的生长。在相同激素处理下,去根泼墨石斛水培根系诱导效果总体上优于留根泼墨石斛处理。综合各生根指标来看,以10 mg/L IBA去根泼墨石斛处理效果最佳,平均生根率达到77.78%,平均生根数2.11条,平均总根长2.24 cm。

    2025年21期 v.48;No.537 31-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多花杭子梢驯化移栽技术研究

    黄丽娟;冯丽娜;苏嗣杰;尹继庭;涂国信;杨新;

    为加快多花杭子梢的推广应用,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及摆放位置对其驯化移栽成活率、树高和基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摆放位置对多花杭子梢的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大棚内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露天,且稳定性最好(CV=5.67%)。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对成活率无显著影响,但浓度对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其中300 mg/L NAA溶液浸泡处理的成活率最高(88.22%)。摆放位置对树高和基茎生长也有显著影响,露天摆放的树高和基茎生长显著高于大棚内,但大棚内的生长稳定性较好。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对树高和基茎生长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多花杭子梢驯化移栽初期应优先选择大棚内摆放,并结合300 mg/L NAA溶液处理,以提高成活率和生长稳定性。本研究为多花杭子梢的驯化移栽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其在生态修复和园林绿化中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2025年21期 v.48;No.537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福建闽侯山区冬季温室环境特性研究

    祖颖达;刘美琴;沈文杰;

    以福建闽侯山区的简易温室为研究对象,采用无线传感器监测方法,在冬季的晴天、阴天、雨天3种典型天气下,对温室内外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进行分析,以期为福建山区的设施栽培与高山蔬菜栽培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在3种典型天气下,温室内的光照强度均低于室外;其中阴雨天气下室内光照强度较弱,易出现弱光环境;在晴天天气下,白天温室内温度较高,湿度较低,而夜间温室湿度较大,同时有可能出现逆温现象;在阴雨天气下,温室在白天的升温幅度较小,夜间室内温度高于室外,同时湿度可达到饱和水平。针对冬季温室的上述环境特性,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改善温室小气候,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2025年21期 v.48;No.537 38-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不同处理对南方芍药播种出苗率的影响

    李蕴青;

    为筛选出适宜南方地区的芍药出苗条件,以期为南方芍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参考,2023年在福建中高海拔山区开展芍药播种的出苗率试验。结果表明,4种处理均能显著提升芍药种子的出苗率,以用草木灰处理芍药种子20 min后沙藏、播种时间选择8月中旬、覆土厚度选择3~6 cm、遮光度控制在90%处理芍药种子的出苗率最高,均在89%以上。

    2025年21期 v.48;No.537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庆阳市无刺花椒引种筛选试验初报

    刘佳佳;王威力;牛瑞霞;

    通过引进无刺伏椒大红袍、西农无刺秋椒、无刺狮子头、兴秦1号、兴秦2号5个无刺花椒品种以及黄盖1个有刺花椒品种进行试种,对其在庆阳市的栽植成活、越冬保存、生长表现、冻害情况、果实性状等指标进行观测调查,通过综合分析,筛选出适合庆阳市栽培的无刺花椒品种3个,为庆阳市今后花椒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2025年21期 v.48;No.537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基于SOPARC的昆明五华区口袋公园使用者游憩行为研究

    王芊懿;刘扬;胡磊;

    运用SOPARC(社区活动游憩观察系统)方法,首次系统性分析昆明市五华区5个口袋公园的使用者游憩行为,揭示其在高密度城区中的实际使用状况。通过实地调研观察,详细记录使用者游憩行为,运用SPSS软件分析口袋公园的使用情况、使用者特征及其游憩行为。通过对841条有效样本的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5个口袋公园中,主要使用者为老年人和中年人;女性使用者更倾向于参与静态和轻度活动,如散步和休憩,而男性则更偏向于参与中度和剧烈活动;公园的使用频率与使用者的年龄段、活动类型、时间段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口袋公园在设计建设方面的更新与建议,为优化口袋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升城市绿地效能、促进居民健康提供实证依据。

    2025年21期 v.48;No.537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NaCl缓解辣椒干旱胁迫的研究进展

    杨娇;吴亚男;胡海军;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NaCl对植物有复杂的影响。综合国内外研究结果可知,当植物处于逆境胁迫时,适宜浓度的NaCl溶液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尤其对调节渗透压、离子平衡、激素合成与信号传导、抗氧化酶活性等均具有明显的效果;除此之外,适宜浓度的NaCl溶液还能有效促进植物对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有助于植物在干旱条件下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与营养供给。基于此,本研究综述了NaCl缓解干旱胁迫下辣椒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等,为干旱胁迫条件下辣椒高产、稳产、优质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21期 v.48;No.537 53-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华南地区光伏阵列下畦作栽培对鼠尾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郑中兵;杨宇;兰超杰;刘峰;陈康生;周明程;李钜华;李长江;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建立高产高效的光伏农业已经成为促进能源与农业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华南地区已建好的光伏阵列,探索光伏板下不同畦宽对鼠尾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鼠尾草在光伏阵列下栽培技术的完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光伏阵列下光照强度显著降低80.62%,且降雨量为0 mm,而日平均温度无显著差异。光伏板下各处理鼠尾草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鲜重和干重都低于光伏阵列外平作区域(CK)的鼠尾草,其中畦宽0.9 m(S0.9)和CK相比无显著差异,且在谢花收割期显著高于畦宽0.6 m(S0.6)和畦宽1.5 m(S1.5)。S0.9下鼠尾草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S0.6和S1.5处理。因此,采用0.9 m的畦宽是华南地区光伏板下鼠尾草种植适宜的栽培模式。

    2025年21期 v.48;No.537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城市公园绿地空间环境中人群活动特征分析

    徐瑞红;李燕;徐欢;

    为打造满足老年人活动诉求的环境空间,调查分析了城市公园不同绿地环境内老年人群的活动特征,结果发现,广场活动区以打太极、跳广场舞、打羽毛球等集体活动为主,该分区铺装面积较大;散步、跑步主要是在公园绿地中的道路上进行的,此分区较为静谧,植被覆盖率高;体育锻炼区内的运动设施也非常受老年人的青睐;观赏游览区、滨水景观区主要是老年人进行赏景、休息、唱歌、下棋等休闲活动的场所。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不同绿地环境空间中的优化设计策略。

    2025年21期 v.48;No.537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的分形几何特征——以南宁市为例

    高义钦;甘庭玮;

    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空间众多要素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分形几何理论视角研究南宁市公园绿地分布特征,借助分形数理模型计算公园绿地的网格分形维数和半径分形维数,探究公园绿地的分形规律,以期为后续公园绿地资源配置的科学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宁市建成区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具有分形特征;网格分形维数为1.389,公园绿地空间要素的分布相对分散,且均匀度略低;半径分形维数为1.663,离心程度低,半径增加时覆盖面积增幅较小,具有明显的城市中心指向形态;南宁市建成区内公园绿地的分形特征的多维度衡量可为其空间布局合理性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21期 v.48;No.537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深圳市花园路口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王海燕;傅卫民;何一帆;王壔霖;龙文超;

    在前期深圳市花园路口植物品种应用调查的基础上,调研了深圳市花园路口植物配置模式,结合路口周边环境,搭配不同的色彩模式,从植物抗逆性、高度、色彩特性出发,建立了9种不同的植物配置模式,为深圳花园路口植物配置模式提供依据,以期提高城市绿化质量和生态效益。

    2025年21期 v.48;No.537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池州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与可达性研究

    包素蓉;邹昌锋;

    为优化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与可达性,以池州市2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最近邻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可达性系数等研究方法,对池州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与可达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池州市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随机分布态势;村落的不平衡指数趋近于0,空间布局相对均衡;村落空间分布在地域上存在2个高密度区、1个次密度区,其余则呈现不同程度的离散状态;村落的最短通行时间为85.809 min,出行时间成本较低;其中可达性系数小于1的村落比重占71.429%,村落可达性优于平均水平。

    2025年21期 v.48;No.537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产业谋划

  • 常见木本森林蔬菜及开发利用概述

    苗传恩;张玉成;阮文昊;

    森林蔬菜是重要的可食性再生资源,很多树木的叶资源丰富、营养成分高,绿色天然,是很好的森林蔬菜类型,通过对沂蒙山区生态林树种和当地人们对树叶食用方面的调查,得出野生香椿、楤木、枸杞、榆树、桑、花椒的树叶营养丰富,在食用、药用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2025年21期 v.48;No.537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从经营利润的视角分析园林苗木产业发展的困境

    韩新宝;

    从经营利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园林苗木产业在成本控制、技术应用、市场销售等方面的现状与困境。结合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探讨了如何通过先进的园艺技术优化生产成本、提升苗木质量,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本研究指出,科学的园艺技术应用不仅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提高苗木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园林苗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强调了良种推广、病虫害防治和销售渠道创新的重要性,为苗木生产经营者提供了实用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建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2025年21期 v.48;No.537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良种推荐

  • 内江市露地西瓜新品种引进比较试验

    魏丹丽;宋伟;彭震宇;陈梦;张瑜;林玲;钟守生;宋锐;余鑫玥;

    鉴于目前内江地区西瓜品种单一现状,为促进内江地区西瓜品种结构调整,品质提升,持续推进西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江市农业科学院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了5个西瓜新品种。通过对所引进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果实性状及品质、抗病性等方面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内江当地种植的优良新品种。结果表明,花冠和郑抗1号产量较高,中农美冠二号和中兴红1号品质较好,中农美冠二号在产量、品质和抗病性方面综合表现最好,其中心糖含量最高,为10.69%,在内江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2025年21期 v.48;No.537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桑黄新品种选育及其生物学特征分析

    巫桂芬;苏美琪;何亿权;邱兆新;杨秀增;刘英;

    为选育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桑黄新品种,为桑黄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桑黄(Inonotus sanghuang)和东方栓菌[Trametes orientalis(Yasuda) Imaz]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孢分离杂交育种法,选育出生长速度快,抗性良好的桑黄新品种。结果表明,在同一培养条件下,杂交菌株与亲本桑黄菌丝生长速度存在显著差异。从菌丝长势来看,杂交菌株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杂交菌株可能为其中一种菌株摄取了另一种菌株的部分DNA片段,使其后代表现出优于亲本性状的特性。本研究为桑黄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21期 v.48;No.537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技术应用

  • 垂吊矮牵牛的栽培管理及在花卉布置中的应用——以房山区花卉布置工作为例

    王晓静;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环境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城市的绿化美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以往的街道美化所追求的平面效果,又提出了立体美化的要求。垂吊矮牵牛因其花色艳丽、花期长、抗性强、立体绿化彩化效果极为显著,成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美化植物材料,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中。本研究主要介绍了垂吊矮牵牛的特性及类型、栽培管理要点,论述了垂吊矮牵牛在房山区花卉布置项目中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2025年21期 v.48;No.537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野生红刺藤栽培改造利用技术初探

    邹林波;吴旭罡;

    人工松林下野生红刺藤生长繁茂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利用移栽的野生红刺藤嫁接月季栽培,可改善林内通风条件和透光性,减少松林死亡率,同时提升人工林美景度。在多年森林经营管理基础上,总结提出了红刺藤移栽培育和月季花高枝嫁接与管理技术,包括采挖移栽、定植、嫁接方法和病虫害防治等。该栽培方法有助于提升人工松林生长环境,提高人工松林整体林相,同时利用移植的野生红刺藤对月季进行嫁接,可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林场提供技术参考。

    2025年21期 v.48;No.537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农用植保无人机技术在福建建阳柑橘种植中的应用

    李正美;叶爱贵;魏华;邱洁;江锟;

    为了解福建南平市建阳区柑橘种植中农用植保无人机技术的应用现状与效果,以南平市建阳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当前农用植保无人机在柑橘病虫害防控、柑橘施肥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当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对策。结果表明,无人机在柑橘病虫害防控和施肥中显著提高了效率和精准度;通过选择适合地形和树冠的无人机类型、加强飞行控制技术研究、结合精准测绘技术等方式,为南平市建阳区无人机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优化对策。

    2025年21期 v.48;No.537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正安山区高粱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

    刘旭国;

    针对正安山区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分析了当前高粱种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通过田间试验和调研,评估了不同绿色防控措施的有效性,旨在提高高粱产量、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结果表明,科学的种植管理和绿色防控技术对高粱增产稳产具有显著作用,为正安山区高粱产业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和科学依据。

    2025年21期 v.48;No.537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绿色防控

  • 杭州地区大花萱草锈病发生规律及田间防效试验

    吴金丹;高淑滢;范李节;任志远;

    大花萱草在园林景观中被广泛应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极易发生锈病,叶片、花莛都会被感染,严重影响景观效果。锈病传染性快、暴发性强、防治难度大,是园林绿化养护中的难题之一。观察和分析了杭州地区大花萱草锈病的发生规律,并选取2种药剂采用不同的施药方式对多个大花萱草品种进行了田间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杭州地区大花萱草锈病从4月中下旬-5月上旬开始发病,11月中下旬逐渐停止为害。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单独使用156 g/L丙环唑乳油的防治大花萱草锈病具有一定效果;交替使用156 g/L丙环唑乳油和26%苯甲·醚菌酯悬浮剂比单独使用156 g/L丙环唑乳油的防治效果好,尤其对于抗性较差的品种,防治效果更佳。

    2025年21期 v.48;No.537 98-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浙江四明山区域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分析

    王庆君;张媛;孙帅杰;

    四明山区域是宁波市重要的生态保护区,被誉为宁波后花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往。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和增加,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更高。为了初步调查掌握四明山区域外来入侵植物物种现状,探明入侵物种存在风险,保护四明山区域生物多样性。根据《县域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等,采用样线法于野外实地调查统计。根据实地调查,发现列入《中国外来入侵和归化物种名录》(2023年版)名单的植物共60种,分属于25科46属。其中双子叶植物有56种,占外来入侵植物的93.3%,单子叶植物有4种,占6.7%。在所有的入侵植物物种中,菊科的外来入侵植物最多。

    2025年21期 v.48;No.537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日光温室蝴蝶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杨常锋;焦磊;刘建伟;郑春兰;

    蝴蝶兰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美好生活,并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特色农业产业。在我国北方地区,很多农民利用日光温室进行栽培管理,但病虫害防治普遍以化学防治为主,且成本高、易发生药害。本研究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从园艺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出一套日光温室蝴蝶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2025年21期 v.48;No.537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浅析松材线虫病防控成为“持久战”的成因

    胡梅;

    本研究从地理环境、媒介昆虫防治、疫情潜伏、传播快速、地方政府重视程度、除治及监测队伍力量、防治技术及防治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松材线虫病防治困难及久治不愈的原因,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为预防松材线虫病疫情扩散和蔓延,进一步提高防控能力和更精准、更高效地遏制疫情、歼灭疫情提供参考。

    2025年21期 v.48;No.537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生态绿化

  •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设计——以仙海抗香村为例

    牟泳宇;蔡俐;

    以绵阳仙海抗香村为例,探讨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设计。通过现状分析、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构建适宜的景观设计体系,并阐述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对乡村发展的推动作用,旨在为其他地区乡村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21期 v.48;No.537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地域文化视角下滨海城市景观设计策略与应用

    黄弥儿;

    滨海城市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产生并形成了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成为其生命力和竞争力之所在。为响应沿海开放城市、海洋强国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持续提升滨海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景观设计作为滨海文化建设、彰显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成为滨海城市发展研究和应用的重点。以滨海城市为对象,运用风景园林三元论,厘清地域、文化和景观的三元关系,从滨海文化的角度研究景观设计策略,讨论景观设计中滨海文化的挖掘提炼手法和融合表现途径,围绕“生态、美学、文化”3个方面的联系,提出景观设计策略,以期为滨海城市景观设计提供参考或借鉴。

    2025年21期 v.48;No.537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深圳市乡土树种应用现状分析与优化建议

    李春花;

    城市园林绿化是衡量一个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以深圳市园林绿化中乡土树种的应用现状为切入点,通过选取具有典型代表的样地,开展实地调查与分析,摸清乡土树种在深圳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分布特点、配置模式及其生态价值与景观价值。针对深圳市宜居城市建设,提出了优化乡土树种应用的策略与建议,以期为提升深圳市园林绿化乡土树种应用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21期 v.48;No.537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乌兰察布市乡村风景园林发展策略

    董永祥;张晓荣;王全印;陈佳宁;

    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发展乡村经济和改善乡村环境的重大举措,而乡村风景园林的建设将极大地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于乡村振兴战略,阐述了乌兰察布市乡村风景园林景观的现实意义及未来建设方向,分析了乡村景观现存的问题,进而探究影响乡村园林发展的因素和改善方法,提出助推乡村振兴发展5个方面的策略,即生态可持续性设计、产业融合、乡土植物种植、文化传承创新和智慧系统应用。以期为乡村风景园林的设计提供新思路,为丰富乡村精神文明生活、营造小气候环境和修复自然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21期 v.48;No.537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基于生态理念的消落带植物种植策略——以合川区三江流域消落带为例

    杜凯伟;束承继;姜子怡;刘俊;

    基于生态理念探讨流域消落带的植物种植策略,可为其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提供依据。通过分析重庆市合川区三江流域生态环境复杂性与脆弱性,梳理其植被现状问题,包括植物种植未充分考虑特殊生境、外来入侵植物威胁、观赏性差及未满足动物栖息需求等。选取适应特殊生境条件的本土植物种类,强化生态功能恢复,同时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群落结构,提升景观视觉层次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种植策略构建中注重观赏价值与生态功能的双重提升,增加了观花、观果及蜜源性、食源性植物的应用,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资源与栖息空间,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此外,重点强调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治与差异化高程植物种植,确保生态安全及植物群落的动态适应性。研究成果不仅为合川区消落带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也为类似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2025年21期 v.48;No.537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声景观在疗愈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以上海前滩绿地59号街坊为例

    付周婕;

    随着当今社会发展,人们对景观和疗愈空间的需求愈发多元化。在园林设计中,除了常见的视觉元素能够提供良好的感受,美妙舒缓的声音对人们感知景观也具有帮助,能达到一定的疗愈效果。通过分析声景观、疗愈空间以及各类人群的心理需求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结合相关概念和案例,阐述设计理论和原则;运用问卷调查法归纳整理目标人群的态度、意见和需求,以上海前滩绿地59号街坊现状为例,进行声景观理念的城市疗愈景观空间设计。通过理论、案例分析和实践案例验证,提出声景观理念的景观设计策略,展望未来声景观和疗愈景观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建议。

    2025年21期 v.48;No.537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未来乡村康养花境景观设计及策略

    吴璐璐;孙国浩;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康养需求在乡村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以浙江省东阳市吴良村为研究对象,进行未来乡村的植物调研,开展吴良村康养花境设计,并提出了未来乡村康养花境景观营造策略。

    2025年21期 v.48;No.537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中国山水园林的文化意境营造与探索

    赵志成;

    “中国山水园林”是造园师怀着回归大自然的初衷,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提炼和创造,得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宜居空间。中国人称呼自然风景为“山水”,在艺术创作上,通过模仿山峰、溪流、湖面、深潭、瀑布、山林等,师法自然又胜于自然,追求意境,天人合一。本研究梳理归纳、分析中国山水园林的起源、文人匠心、风水地理、理水掇山等,提出通过传承和创新中国山水文化,推广应用独特造园技法,营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山水园林景观。

    2025年21期 v.48;No.537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18世纪中国园林艺术思想在英国的传播与本土化演变

    卢婧;范同领;张林瀛;

    为探讨中国园林艺术思想在英国的传播与本土化演变,揭示其在跨文化背景下的适应与再创造过程,基于文化传播理论、文化适应与变迁理论,构建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框架,采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和历史文化分析的方法,系统梳理中国园林思想通过贸易、外交、文献与图像等多重途径进入英国的过程。结果表明,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文化符号在英国经历了选择性吸收和本土化改造,形成独特的“英中园”风格,并在现代背景下得到重新诠释与创新;中国园林艺术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英国园林设计产生深远影响,展示了文化传播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为理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园林艺术传播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同时对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跨文化借鉴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21期 v.48;No.537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园艺活动中的代际融合:促进祖孙互动的园艺设计策略

    耿建华;张超;单思源;

    为探讨如何通过园艺活动促进祖孙代际融合,以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分析了祖孙在园艺活动中的心理、生理及行为特征,提出了促进代际互动的园艺设计策略,并讨论了其对家庭和谐、儿童成长和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

    2025年21期 v.48;No.537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浅析

    郭美荣;李瑾;曹冰雪;

    数字技术赋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推进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充分评述已有文献基础上,分析了乡村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结构逻辑,总结提炼了数字技术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模式。研究表明,数字乡村背景下农文旅产业发展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数字文旅平台建设模式、以乡村特色资源为载体的数字乡村旅游模式和以产业数字化为支撑的休闲农业科普体验模式,但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需要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完善产业数字化发展基础设施,搭建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培养数字化复合型人才,从而激发产业发展的内在潜能。

    2025年21期 v.48;No.537 144-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1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园艺沙龙

  • 校企院所合作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攀枝花学院园艺专业为例

    韩洪波;刁毅;

    为探讨校企院所合作框架下,如何结合本地资源,构建和完善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当前园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厘清了校企院所合作在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价值与作用,明确了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需求。采取制定相应人才培养目标、对接企业岗位需求、整合优化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构建“双导师制”、打造校企院所共享平台以及完善评价机制等措施。并对该模式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声誉。

    2025年21期 v.48;No.537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3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以学生为中心的“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姚文孔;尹晓;刘小杰;张宁;冯美;

    “果树栽培学”是园艺的重要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思路,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针对课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通过实践改革,优化教学内容进度安排、课程教学手段与方法、课程考核等。课中,提高课堂讲授质量,积极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课后,结合课程评价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进一步梳理课堂的重难点,将课堂教学和学生实习实验结合起来,在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期中测试、期末考试等环节上优化考核方式方法,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对“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5年21期 v.48;No.537 151-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专业教育与思政有机融合的“园艺概论”教学改革与探索

    赵杰堂;王惠聪;杨向晖;胡桂兵;

    “园艺概论”是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现代园艺人才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了“园艺概论”课程中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和方法,展示了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园艺专业课程。结果表明,这种融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政素养,还为园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提出了“课堂内+课堂外”联动的教学模式,为园艺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5年21期 v.48;No.537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产业链与人才链融合的土壤肥料学实践教学探讨

    刘合满;曹丽花;

    产业链与人才链的衔接是实现产教融合、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土壤肥料学是基于农业产业链中肥料生产-土壤物质管理-农业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为系统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研究从土壤-肥料-生态等关键环节系统分析农业产业链上的土壤肥料学,并从农业生产链的前端、中端和后端分析土壤肥料学的实践教学内容,阐明基于肥料生产与销售、土壤耕作、施肥、秸秆养分资源评价与管理等方面开展土壤肥料学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结合目前土壤肥料学实践教学现状,建议打破固定的课程实习周限制,结合农业生产基本规律开设实践教学,建立以校内实习-校外产业链实习基地,构建校-企-人才利益共同体,打造土壤肥料学产教融合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最终为构建土壤肥料学人才链和产业链融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提供参考。

    2025年21期 v.48;No.537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城市更新背景下存量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

    邓琰;

    随着城市更新项目深入推进,“重硬景、轻绿化”问题凸显,大量存量园林绿化资源遭到破坏,城市园林绿化作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应最大限度发挥生态、景观、人文价值。本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归纳总结出城市更新背景下存量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存量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策略。以期对推动发挥优势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益等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2025年21期 v.48;No.537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核心技能评价为导向的“风景园林制图”课程考试数字化改革

    曹钦政;胡立峰;王真;

    考试数字化作为教育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提高学习者核心技能的重要环节。基于开放教育学习者的学习特点,针对“风景园林制图”课程传统考核内容跨度大、试题设计教材化、评价标准单一化等问题,从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形成性考核数字化创新、技能评价型终结性考试优化等方面,开展以核心技能评价为导向的适用于开放教育的考试数字化改革。结果表明,学习者自主学习参与度显著提高,学习者综合应用能力明显提升,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2025年21期 v.48;No.537 164-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植物在历史园林中的作用分析——以留园为例

    孙雯;王雷;李银莲;宏柄霖;齐亚洲;吴晓东;

    中国古典园林融建筑、山水、植物景观于一体,兼具居住与游乐功能,其中植物元素的运用至关重要。园林内植物种类丰富,且其配置需遵循特定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为例,分析植物在历史园林中的作用。首先介绍植物在历史园林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包括其在增添园林氛围、提供文化象征意义、提供生态服务以及作为游人休憩和娱乐对象等方面的作用;其次描述了留园的基本概况和空间布局,详细分析留园中植物现状和配置特点,阐述植物对园林空间景观营造的作用,强调植物在创造园林意境方面的重要性,包括植物配置的象征寓意和借植物命名点景等方面的作用;最后总结植物在留园中的配植手法和作用,指出植物在历史园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园林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凸显园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025年21期 v.48;No.537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王红娟;刘凤丽;韩婷;

    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使得工匠精神被重新关注和提升。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之路上,工匠精神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社会对职业技能的要求日益提高,特别是在新时代,需要更加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人才。鉴于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中具有重要地位,探讨如何培育工匠精神显得非常关键。本研究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对于职业院校各方面的重要性,基于当前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现状,探讨了一系列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贡献。

    2025年21期 v.48;No.537 170-171+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庭院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互关系与管理模式

    颜瑾;周迎;张书杰;刘赞;贺建武;

    庭院通常指围绕住宅且有明确边界的小型土地,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SES),蕴藏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土壤碳储存、保障粮食安全、维持生计、塑造美学景观和传承知识等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于此,综述了庭院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5种管理模式特征,并探讨了庭院植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管理模式的关系。研究成果以期为庭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庭院及其内部子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025年21期 v.48;No.537 172-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思政理念下园艺技术专业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协同育人策略

    李华锋;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课程思政理念下园艺技术专业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在协同育人方面的策略。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分析了课程思政在园艺技术专业教育中的应用和意义,探讨了劳动教育在园艺技术专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协同育人策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课程思政理念下园艺技术专业劳动教育的实践效果,并讨论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及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课程思政和劳动教育在园艺技术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园艺技术专业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2025年21期 v.48;No.537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深圳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路径和创新策略

    庄明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绿化废弃物的数量急剧攀升,目前大多采用传统的填埋和焚烧处理方式,不仅未能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反而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基于循环经济的原则,为探索适合深圳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模式,通过剖析深圳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先进经验,提出一系列创新策略,旨在有效推动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2025年21期 v.48;No.537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五育并举”视角下校园环境文化育人实践探索——以重庆理工大学校园环境景观文化建设为例

    吴琦;余莹;聂凌;

    以重庆理工大学环境景观文化建设为例,讨论分析“五育并举”与环境文化育人的关系,提出构建文园、智园、花园、勤园、健园“五园”环境文化育人体系,并对校园环境景观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索。通过校园环境“微更新”的实施策略,对现有校园景观进行提升改造,进一步构建五育一体的环境景观文化。这一系列做法对于将“五育并举”理念融入校园环境文化育人实践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025年21期 v.48;No.537 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探讨

    于祥民;孔爱辉;姚秋燕;周志宇;聂立杨;

    随着城市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产生的园林绿化废弃物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这些园林绿化废弃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根据国内外现状,探讨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指出当前不同处理途径存在的优势、不足,并基于现状提出不同场景下的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应用途径。

    2025年21期 v.48;No.537 186-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产教融合+园林专业群生产实训基地建设实践

    姚恩青;马明筠;王景旭;张琳;

    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实践为例,在产教融合园林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背景下,分析了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厘清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五性”要求,并总结“五个围绕”的建设思路、“三个打造”的建设模式和基地运作的“四个机制”等建设成果,以期为相关同类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借鉴。

    2025年21期 v.48;No.537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课程思政教学对园林本科生专业精神培育的影响

    舒美英;

    高等教育课程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专业精神培育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某学校大一至大三园林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园林制图等8门学位课程为测量课程,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修正量表进行数据收集,研究探讨课程思政对学生专业精神培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课程思政在不同类型的学位课程中与专业精神培育均呈正相关,但影响强度和维度有所不同。学科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主要激发学生专业精神导向,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促进学生专业精神发展,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教学推进学生专业精神培塑。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程思政教学在学生专业精神培育中的作用机制,为课程思政成效评价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2025年21期 v.48;No.537 193-195+198+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花卉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高文杰;姜玉萍;范敏;刘桂伶;

    在新农科建设和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花卉学”为例,从挖掘思政元素、强化实践思政育人、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评价体系、优化线上课程的角度,介绍了如何将“花卉学”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实现专业课程思政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相统一。

    2025年21期 v.48;No.537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内外古树保护历史沿革及异同浅析

    刘武;谭国华;李恒;王艺;刘玮;

    古树犹如鲜活的“文物”,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它不仅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连接人与自然、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古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民族的记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古树保护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更是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文化的弘扬。从古树的含义及范畴入手,通过古树保护的理念与法规、古树界定的标准与分级、古树分布区域、古树文化象征意义、古树养护复壮技术手段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的异同,分析了不同国家及地区对古树保护工作认识的差异,梳理了国内外古树保护研究的沿革及异同。研究成果对于了解古树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推动古树保护工作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为后续古树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2025年21期 v.48;No.537 199-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以佛山大学为例

    李桃;郑丽霞;谢桃;陈文胜;

    聚焦佛山大学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的教学改革路径。剖析传统教学模式困境,结合大湾区农业对园艺人才的需求,从教学内容、方法、实践环节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维度提出改革策略,旨在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大湾区培养兼具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园艺植物保护人才,助力大湾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21期 v.48;No.537 205-20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