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美红;渠艳秋;
为探讨七宝黄金瓜生产中最优整枝栽培模式,以提高植株生长、果实品质及产量,为农户提供科学的种植建议。基于吊蔓方式,设计单蔓和双蔓2种整枝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双蔓整枝方式,单蔓整枝显著促进七宝黄金瓜的植株生长。具体表现为主蔓和子蔓的粗度增加,叶面积达到827.06 cm~2,差异显著。此外,单蔓整枝模式还提升了果实的内在品质,如果肉厚度(1.98 cm)和中心糖度(12.18° Brix)等关键指标均优于双蔓整枝。同时,单果重(0.45 kg)及果实产量(3 001.05 kg/667 m~2)均实现显著增加,显示了整枝方式对经济效益的积极影响。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分析,建议在七宝黄金瓜的种植过程中优先采用单蔓整枝模式,以实现更高的品质和产量,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2025年23期 v.48;No.539 1-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石文婷;孜拉耶·努尔麦麦提;帕提曼·图如贡;吴文博;孙艳洳;许红军;杨中敏;
为筛选适宜黄瓜种子的最优引发剂及引发剂组合,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并培育壮苗,从而有效解决黄瓜育苗的重要生产问题,选用聚乙二醇(PEG-6000)、赤霉素(GA_3)、氯化钠(Na Cl)、复硝酚钠(CSN)4种引发剂,对黄瓜种子进行单一引发及复配引发处理。结果表明,在单一引发处理中,7.5%的PEG处理对各项指标均有促进作用,10%~15%PEG处理对胚轴长有抑制作用;0.05~0.2 g/L的GA_3对黄瓜种子的萌发、幼苗活力、幼苗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0.3~0.4 g/L的GA_3处理对胚轴长有抑制作用;1.17~1.76 g/L的Na Cl处理对黄瓜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单株鲜重有明显促进作用,2.34 g/L~2.93 g/L的Na Cl处理对胚根长和胚轴长有抑制作用;0.05~0.15 g/L的CSN处理对黄瓜种子萌发、胚轴加粗和单株鲜重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不同浓度的CSN处理对胚根与胚轴的生长无较大影响。复配试验中Na Cl(1.17 g/L)+GA_3(0.05 g/L或0.1 g/L)、Na Cl(1.17 g/L)+CSN(0.05 g/L或0.1g/L)+GA_3(0.05 g/L或0.1 g/L)是黄瓜种子引发处理的最佳组合。
2025年23期 v.48;No.539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马小焕;赖玉彬;赖乔凤;赖九江;黄思奕;
以4年生金秋砂糖桔为试验材料,探究了3种不同砧木对金秋砂糖桔树体、春秋梢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砧木类型对树高和冠幅有显著影响,枳砧金秋砂糖桔树高和冠幅最小,日南一号砧金秋砂糖桔树高和冠幅最大。在春梢生长方面,枳砧金秋砂糖桔春梢长度和粗度、叶片长和宽均显著低于日南一号和香橙砧金秋砂糖桔,而叶片数量和叶片厚度显著高于后2种砧木。日南一号砧木金秋砂糖桔春梢枝条长度、粗度、叶片长度和宽度最高,相比之下,3种砧木的秋梢生长情况差异较小,其中枳砧秋梢生长状况更好。在果实品质方面,3种砧木金秋砂糖桔果实外在品质差异不大,但日南一号砧金秋砂糖桔单果最大,为75g,果皮最厚(2.59 mm),果实囊瓣数最少(约9瓣),种子数量最多。就内在品质而言,3种砧木金秋砂糖桔内在品质以香橙砧可溶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最高,口感较甜者为日南一号砧木,枳砧介于两者之间。综合考量金秋砂糖桔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性状,可推断枳砧金秋砂糖桔综合表现最为出色。
2025年23期 v.48;No.539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李函颖;范儒暄;宋雨芯;王璇;李婷珠;李洁仪;刘四清;刘玉林;柒星凯;陈曙;
为探讨不同LED光谱对生菜生长及品质的具体影响,为家庭园艺生菜栽培提供科学的光照选择理论依据。选取结球生菜‘凯撒’、直立生菜‘意大利’作为研究对象,设置10种不同LED光谱处理组,全面分析其对生菜形态、产量、光合作用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特定光谱组合(如R3G15B1、R6G21B1、R8G22B1)在促进生菜生长和提高品质方面表现优异。具体来说,R3G15B1、R6G21B1、R8G22B1光谱在‘凯撒’‘意大利’2种生菜的形态和产量指标上表现更优,R3G15B1、R7G16B1对提升‘意大利’生菜的品质尤为显著,R6G21B1、R7G16B1、R8G22B1则在改善‘凯撒’生菜的品质上表现更佳。不同LED光谱对生菜的株高、株幅、叶片数、产量、光合作用以及品质等方面均有显著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适当增加红光和绿光有助于促进生菜生长和提高其品质。此外,不同生菜品种对光谱的响应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家庭园艺生菜栽培提供科学的光照选择依据,同时为未来深入研究植物光环境调控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23期 v.48;No.539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8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靳玉娇;曹恒;马甫;王浩正;
以石灰性土壤中西府海棠的不同黄化程度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螯合铁还原酶活性的变化及不同黄化程度叶片中螯合铁还原酶活性的差异,明确螯合铁还原酶的最适pH值,以期为缺铁黄化病矫治时螯合铁还原酶最适环境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螯合铁还原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当pH值为5.5时,叶片中的螯合铁还原酶活性最高,随着pH值的升高其活性逐渐降低。正常绿色叶片中的螯合铁还原酶活性最高,并随着黄化程度的提高,螯合铁还原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
2025年23期 v.48;No.539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吕佳琪;石蒙蒙;刘欣欣;孙永旺;
切花月季拥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在切花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切花月季属于不耐插型切花,其保鲜技术亟待探索。为掌握我国切花月季保鲜技术研究的现状,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VOSviewer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3-2023年间有关月季切花保鲜技术研究论文的发文数量、期刊分布、基金分布、研究机构分布、关键词、作者分布及被引次数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2003-2023年间中国知网共收录关于切花月季保鲜的研究性论文195篇,文献类型主要是期刊论文,学科分布为园艺,研究机构主要是国内各高校,基金分布主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未来应加强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大对月季保鲜方法的研究,延长月季鲜花的寿命,从而提高该类花卉的商业价值和观赏价值。
2025年23期 v.48;No.539 20-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孙丽;陈雨珈;马晓东;范若曦;
为了改变北京龙潭公园目前大面积应用冷季型草坪的现状,找到可以替代的方案,采取样方法和与线路法相结合的方式,对龙潭公园野生草本地被植物的种类、观赏部位及观赏期、生境特点、生活型及出现频度进行调查,发现龙潭公园共有本土野生草本地被植物22科39属41种。通过对这些植物的现状分析,提出其中出现频度较高或是观赏效果比较好的几种植物,以及公园中没有发现但在其他公园或绿地中已有种植的部分地被植物,可以作为龙潭公园的地被品种进行推广应用,为减少龙潭公园目前大面积冷季型草的应用提供可以替代的方案。
2025年23期 v.48;No.539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冯唐锴;雷群;钟晓鹏;
利用文献资料阅读统计的方法,收集了18种清热解毒类中草药主要化学成分及功能情况,对这些化学成分的种类、分布和功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8种清热解毒类中草药都具有至少一种抑菌和消炎效果的化学分类,因此都具有一定抑菌消炎效果。有较多重叠成分的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在药用功能上也较为相近。
2025年23期 v.48;No.539 27-3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李季璇;唐轶凡;廖颖;
基于生态学与美学基础原则,以贵阳市花溪碧桂园居住区园林植物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拍照,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其植物景观配置方式进行评价,探讨得分最高及最低的植物配置方案,并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结果表明,影响景观美学评分的主要因子有物种选择、植物色彩及层次、种植密度与复合程度、常绿与落叶植物比、植物生长及后期维护状况、是否与周围人工环境融合、空间体验感等,其中色彩对比度与层次复合度成为影响游人美学评价的主导因子;不同植物组团类型综合美景度评价为色叶植物组团>公共建筑小品旁植物景观>山石水体旁及微地形植物景观>复合植物景观。
2025年23期 v.48;No.539 31-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陈丽华;赖铭洋;张杰;
为促进北海市中山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以北海市中山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POE基本原理,采用实地访谈法、行为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对其使用现状开展调查研究。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了解北海市中山公园使用情况,分析使用者的基本信息、使用特征以及对公园的满意度情况,总结公园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园整体布局、公园服务设施、公园文化活动和公园管理维护4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2025年23期 v.48;No.539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张敏;乔诗尧;司海辰;张俊玲;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下,少数民族聚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鄂伦春族的聚居区域,选取61个乡村聚落作为研究对象,依托文化地理学的理论框架,挑选8类文化地理因子,构建了聚落文化地理属性数据库。运用Arc GIS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工具,深入探讨了自然与人文两方面影响因子对聚落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鄂伦春聚落呈现出“两核多点”的地理分布模式,并展现出“大散居、小聚居、多民族杂居”的文化格局、依山依水依草的选址特征、地区发展分异显著的社会特征。揭示了鄂伦春族乡村聚落与自然环境之间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在此环境下形成的多民族聚居的复杂社会结构。这种聚落分布模式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同时也带来了管理和适应上的挑战。
2025年23期 v.48;No.539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崔子豪;
以拱墅区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GIS中的网络分析法,评估步行、骑行、地铁步行复合交通和车行4种常见交通方式下的公园可达性。涵盖区域内4类主要公园类型,通过分析不同交通方式和公园类型下的可达面积与可达人口,比较各类公园在可达性方面的差异,并讨论了影响可达性的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社区公园和游园的可达性较好,而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的可达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交通方式的可达性依次为车行交通、骑行交通、地铁步行复合交通和步行交通。对比面积可达性和人口可达性后,发现人口可达性更能真实反映公园的可达性状况,尤其是社区公园和游园2类公园。
2025年23期 v.48;No.539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王隽;何均怡;伍晓蔓;
广州海珠湿地公园的自然教育发展状况良好,师资团队齐全,为广州城区及周边城市的自然教育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以海珠湿地公园的自然教育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SD(Semantic Differential)法,了解游客对园区内自然教育资源的感知与评价,并通过因子分析评价结果提取主成分,进一步获取景观评价得分并绘制曲线。结果表明,在自然资源中,动物资源、地形景观、植物季相景观评分较低,需要针对动植物的环境进行季节差分营造,修复生态环境,增加动植物生存空间,维护种群生存;在人文资源中,基础设施、铺装设计、景观小品、标识标牌设计评分较低,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和标识导向,科普内容通俗化,在景观小品和铺装使用自然材料,丰富设计样式;从本土文化特色的角度看,需要引入本土民俗文化,重视本土物种,在建筑设计、标识样式等方面嵌入本土文化特色,增加居民对城市地域特色的了解和认同感,场馆内关注本土物种的内容,增加市民对本土文化的重视。
2025年23期 v.48;No.539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熊杰;徐瑞;孙文浩;
为了掌握人工景观湖水质变化情况,以北京龙潭中湖公园为例,利用MIKE 21软件构建水动力和水质模型,模拟不同季节湖水水动力和总磷(TP)含量变化规律,为水生态设计提供定量化的模拟数据。结果显示,水流由湖体西南处进入湖体后,受湖心岛形状和地形影响,湖区形成4个环流区和部分流速较小区域,不同季节湖体的水流场差异不大,但又各具特点。TP浓度的整体变化特征为春秋季低,夏季急剧升高,整个夏季和秋季部分时间水质富营养化风险较大。通过设置4台增氧能力7 kg O_2/h,循环通量600 m~3/h的推流泵,并在水动力条件较差区域设置面积约为0.01 km~2的垂直潜流湿地,可有效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和水体自净能力,保持龙潭中湖水质稳定和健康。
2025年23期 v.48;No.539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魏丽芳;
设置不同浓度的碱处理(0、20、35、50、65、80 mmol/L Na_2CO_3溶液环境下),测定狗牙根、高羊茅和早熟禾3种草坪草种子萌发指标的情况,以此评估碱胁迫对其影响程度。通过隶属函数法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在碱胁迫条件下,3种草坪草种子的萌发表现出不同的耐碱性。结果表明,随着Na_2CO_3溶液浓度的提高,3种草坪草种子的萌发指标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狗牙根对碱胁迫的敏感性最高,其萌发和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而高羊茅和早熟禾的种子萌发则具有较强的耐碱性。通过隶属函数法的综合分析,表明高羊茅对Na_2CO_3的耐碱性最强,早熟禾次之,对Na_2CO_3耐碱性最弱的为狗牙根。
2025年23期 v.48;No.539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张铭亦;苏海琪;高嘉沛;卓钰荣;唐桂焕;覃娇芬;
为掌握广东肇庆航空职业学院植物群落构成、物种丰富程度、植物多样性等生态学特点,对其校园内植物进行全面的实地调查和样本采集,记录不同植物的种类、科属等信息,调查分析校园内植物的频度和物种丰富度。结果表明,广东肇庆航空职业学院共记录到高等植物27科31属32种。其中,草本植物涵盖6科7属,共计7种;灌木植物则包含10科12属,总计12种;乔木植物则涉及11科12属,共计13种。由此可知,广东肇庆航空职业学院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单一,无明显色相变化。因此,需要提高其景观植物物种丰富度,优化其结构以促进植物多样性、丰富植物色彩搭配。研究结果对高校绿地植物多样性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5年23期 v.48;No.539 58-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何钰苗;孙延军;王万祥;周颖;何丽婷;陈蕾伊;唐晗梅;薛文灿;
以深圳市盐田区行道树为研究对象,对10条街道上的行道树进行了7项风险因素的现场调查。并应用树木视觉诊断法(VTA)和层次分析法(AHP)对调查的21种、694株行道树进行风险评估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行道树安全风险级别由低到高分别占总数的50.43%、10.66%、5.19%、11.38%,超过80%的行道树安全性风险可接受或可忽略。尽管如此,仍存在风险等级较高的行道树种。树种安全风险由低到高表现为:扁桃(Prunus dulcis)<大叶榕(Ficus altissima)<宫粉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非洲楝(Khaya senegalensis)<大叶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小叶榄仁(Terminalia neotaliala)<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盆架子(Alstonia rostrata)<小叶榕(Ficus concinn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 )<凤凰木(Delonix regia)<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南洋楹(Falcataria falcata)。在风险等级较高的行道树种中,各风险因子出现频率差异较大,但树皮受损因子出现频率普遍较高,其次是树干腐朽、主干倾斜及主干中空等因子,且风险因子随树木体量和树龄增长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为盐田园林绿化工作和行道树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2025年23期 v.48;No.539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温全平;黄依诺;
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城市生活型街道量大面广,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区域,脱离使用者感受的生活型街道存在诸多问题。场景理论从消费、美学、文化的角度出发,为生活型街道转型升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基于对场景理论的研究与批判性修正,从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3个主维度,空间形态、文化艺术、经济生产、生态环境、社会生活5个次维度,构建生活型街道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了5个评价维度、15个评价指标。对生活型街道的场景进行了分类,针对不同场景类型及其评价标准的差异,通过利克特量表法与spssau权重计算,构造判断矩阵,建立了多场景多维权重分配表。基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融合三阶段评价的生活型街道更新设计流程以及场景绩效评价方法,以无锡市梁溪区石门路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为类似案例提供参考。
2025年23期 v.48;No.539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李昀鸿;吕雅辉;张润清;
河北省作为食用菌消费与生产大省,其平菇产业在全省食用菌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平菇价格的波动不仅影响种植户的收益,还直接影响整个食用菌行业的发展。基于河北省2011年1月-2024年8月平菇市场价格数据,运用Census X12季节调整模型和H-P滤波法,深入剖析河北省平菇价格的波动情况,并利用ARMA模型对2024年12月-2025年5月预测河北省平菇价格走势。研究发现,河北省平菇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趋势,每年8月份价格较高,3月份价格较低,长期波动趋势平稳,呈现典型的周期性特征。预测结果显示,2024年12月-2025年5月河北省平菇价格有望呈现上升趋势。
2025年23期 v.48;No.539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景昱茜;周禧琳;
本研究以新疆塔里木大学校本部为研究对象,采用TerjungWH人体舒适度指数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了不同植物群落对小气候及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夏季新疆较高的温度条件下,群落中种类繁多且高大的乔木能有效提供降温遮阴效果。相比之下,灌草群落以及裸露草地的环境温度随着大气温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且光照强度较大,导致区域的舒适度较低。乔灌、乔草、乔灌草植物群落为人体提供了更为舒适的环境条件。
2025年23期 v.48;No.539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2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王海燕;刘杨;徐飞;余璐璐;
以‘凤凰振羽’‘波澜壮阔’‘紫云飞月’和‘秀染露珠’4个稀有菊花品种为材料,选取植株不同生长部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探索其最佳快繁方法。结果发现,菊花外植体诱导愈伤的难易程度为花苞>叶片>叶柄>茎段,菊花品种的诱导难易程度为‘紫云飞月’>‘秀染露珠’>‘波澜壮阔’>‘凤凰振羽’。通过进一步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发现,矮壮素能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生根数量;且在常用培养剂配方中添加不同浓度矮壮素的同时,配合常见植物激素使用,能显著促进菊花根的分化和叶片生长。本研究成果为菊花的组织培养以及商业化快速育苗提供了一定理论和技术支持。
2025年23期 v.48;No.539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5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董顺;郭晓雨;李雪松;胡晓盼;程伟;孟庆杰;
生姜在阜阳地区种植历史久远,形成了临泉县“老集生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颍州区“马寨生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生姜需肥耐肥,生产中过量施肥现象严重,造成肥料浪费、生产成本增加,还易引起生姜病虫害。在综合当地产量较高的农户施肥模式和生姜营养原理的基础上,优化设置4种施肥模式,探索减肥增效的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处理3模式施肥,生姜的长势、分蘖数都较优秀,可以减少复合肥用量28.1%,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早期产量10%左右,性价比最高,达到减肥增效的目标。早期整地时撒施肥料和不施肥从长势、最终产量等方面对比并无明显差别。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根据作物营养需求,适时补充营养,以减少肥料使用量、提高产量。处理4模式下有机硅肥能够提高生姜的产量5%左右,同时减少复合肥用量24.8%,但其价格高昂,整体效益不高。
2025年23期 v.48;No.539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漆艳茹;
公共绿地随着市场的变化日趋精细化、场景化。通过考察主题度假乐园,对其不同区域的植物进行分析整理发现,植物可以通过不同形态、不同色彩、不同品种的搭配方式营造出不同的场景感,可以将其搭配思路运用到日常植物造景中,从主题性视角出发,与建筑、构筑相结合,通过植物营造不同的场景感。
2025年23期 v.48;No.539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方沛源;冼慧琳;陈波;
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中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广西少数民族符号为设计元素,以融安金桔大观园设计为例,探讨少数民族元素在现代农旅公园景设计中的运用,以期为农旅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通过对景观节点、建筑小品、场地铺装的设计,成功地将融安金桔的地域特色与壮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符号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旅公园,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也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5年23期 v.48;No.539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苏醒;张艳芳;
河南省开封市鼓楼街作为典型的中原文化街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域特色。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大数据分析,全面评估鼓楼街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现状。结果表明,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社区参与机制的建立、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水平。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历史街区创新性的保护与发展措施,以期为其他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借鉴和实践依据。
2025年23期 v.48;No.539 110-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6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张灵艺;汪杰;
为研究古典园林植物应用形式,从文学作品的园林植物运用角度出发,以历史脉络探讨植物景观设计演变,揭示以下几个重要趋势:文学发展与园林植物的重要性呈正相关;景观营造方式从简单到复杂,植物功能从生产用途、观赏性转变为解决生态环境、改善心理健康的需求;历史文化的传承对保持自我特色和实现东方审美的景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这些演变和趋势,以为未来的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025年23期 v.48;No.539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杨睿;周晓春;章广明;赵佳;
通过保护和利用乡土文化景观,可以增强城市的特色和魅力,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丰富现代景观的文化内涵和生态理念,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基于景观织补理论,探索乡土文化景观的表达策略,通过对大芦庄村乡土文化资源的调查,分析其乡土文化景观的优劣势,并探讨景观表达的重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景观表达策略,并探讨乡土文化景观设计与实施,为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2025年23期 v.48;No.539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王宇歌;张鸿翎;
为促进农业、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概述农文旅融合的定义、背景及发展趋势,并阐述农文旅融合对农业景观的影响。农业景观资源包括农田、乡村、山水及花卉等,它们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文化性等特点,是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在展示设计方面,提出设计原则与策略,如传承文化、突出特色、可持续发展及以游客为中心等,并详细探讨突出农业景观特色和提升游客体验的设计方法。此外,本研究还涉及农业景观规划与设计、农业景观展示技术的运用与创新等内容,总结成功经验与教训,对未来农业景观展示设计提出多元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研究表明,在农文旅融合背景下,农业景观展示设计应注重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游客体验,促进农业、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
2025年23期 v.48;No.539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9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李宏然;赵红霞;
乡村发展是当下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而旅游产业可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乡村发展。场景理论是近几年引入我国的新兴理论之一,它通过引入“舒适物”概念作为分析场景的基础信息,认为舒适物可以带给人们愉悦的体验,是驱动区域发展的动力。通过理论分析和逻辑梳理,阐明场景理论同样适用于我国乡村地区旅游景观场景构建问题。依托于场景理论,将中国乡村的旅游景观场景粗略划分为传统特色场景、现代融合场景、休闲体验场景,构建的每种场景都具有其独特的维度特点,并以北京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在乡村旅游景观建设的过程中,各地乡村可以结合自身的类型,对其场景类型进行评判并找到适配的场景类型,最终为乡村旅游景观场景的构建提供借鉴。
2025年23期 v.48;No.539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6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姜虹;宋扬;毛靓;张丹;郑浩南;
工业棕地景观更新对当前的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城市工业棕地景观的基本特征,指出其景观再生过程中常见更新模式以及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对公众需求进行针对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设计定位、功能配置、景观感知3个方面提出增强景观活力的具体策略。旨在实现工业棕地景观的多维度激活,使其充分发挥物质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以及社会层面的积极作用。
2025年23期 v.48;No.539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冯馨怡;李熙惟;季梦成;顾翠花;
通过广泛查阅资料,深入探讨花卉文化的多元内涵,分析其在城市景观中的多样呈现方式,对“百草园”主题花园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调查。结果表明,“百草园”主题花园在新自然主义理念的指引下,成功打造为一座集生态科普、休闲游憩与文化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园。在此调研基础上,依据其独特特点,深入剖析该景观所体现的花卉文化与杭州亚运会共同拥有的文化内涵,为城市植物景观设计提出新的展望,以更好地展现出城市的风貌。
2025年23期 v.48;No.539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冼慧琳;方沛源;陈波;
基于文化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与环境在农业文化生态园中的结合情况,分析当前农业文化生态园的现状问题,进而提出农业文化生态园的创新发展。基于农业文化生态园设计方法,进行具体的设计实践,以广西钦州农业文化生态园设计为例,以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灵山荔枝和钦州大蚝为依托,通过文化融合创新设计以及产业的整体规划布局,设计具有本土特色和价值意义的农业文化生态园,为农业生态园的发展提供实践依据和理论支撑。
2025年23期 v.48;No.539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李英华;李德巍;
为加快低影响开发(LID)的推广应用,阐述了北方部分城市现阶段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洪设施景观效果较差的现状,找到造成以上现状的不利因素,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LID设施的设计必须将功能性与景观美学相结合,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宜的LID设施,将优化设计的重点放在巧妙处理地形、优化植物配置、兼顾旱季景观、注重后期维护等方面的建议。
2025年23期 v.48;No.539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1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李燕;徐瑞红;徐欢;
校园环境不仅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更是知识信息交换与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校园景观包括学校建筑景观以及建筑之外的公共空间景观。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校园公共空间在讲求功能性的基础上,也在不断追求文化内涵。因此,如何设计出一个既具有人性化又体现文化特色的校园公共空间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以山东省青岛市某校园绿地公共空间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该基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概况以及人文概况,结合周边环境、服务对象的各种需求进行设计,旨在营造一个供学校师生集散、休憩、娱乐、学习、交流的外部空间。
2025年23期 v.48;No.539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王晓丽;田治国;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中的儿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也开始关注并重视儿童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问题的研究。城市环境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促进城市社区儿童健康地生活和学习,社区的口袋公园能够满足儿童友好性的设计需求,从儿童友好角度出发,对社区口袋公园进行深入且全面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以优化口袋公园的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2025年23期 v.48;No.539 139-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7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陈诺斯;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深入探讨了桂南民族地区,特别是隆安县的农旅融合发展。“那”文化作为壮侗语民族地区稻作文化的核心,蕴含着丰富的民间生活和习俗,是当地农耕文明的重要体现。其传承价值不仅在于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更在于通过与现代旅游业的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最后提出了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业融合的发展路径,实现农旅融合发展的新突破,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025年23期 v.48;No.539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2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偶春;何壬;向娟;丁晓浩;耿秀婷;
以中国知网331篇园林专业课程思政相关文献为对象,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分析园林专业融合课程思政的现状及趋势。结果表明,年发文量自2019年以来开始增长,且在2022年之后保持稳定;研究内容以挖掘园林专业中的工匠精神、乡村振兴、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为主,并改进传统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方法,逐步探索、推出一些新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但在优化园林专业师资的思政素养及建立正确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研究上有待加强。
2025年23期 v.48;No.539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杨继超;黄建辉;
以园艺疗法理论为基础,将园艺疗法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为工科院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某专业2022级130名学生进行了为期1学年的跟踪调研,基于《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PMCS-CCS)对参与不同活动的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活动参与情况下,学生的认知、人际、情感维度及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均值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公正、节制维度无显著差异(p>0.05);参与过园艺疗法类活动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最高,参与过其他活动学生次之,未参加过活动的学生得分最低;参与活动更有益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其认知、人际、情感、超越维度均有显著提升。园艺疗法类活动是良好的隐性育人载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
2025年23期 v.48;No.539 148-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梁莉莉;曲凤凤;钱文俊;王培强;张新富;胡建辉;
“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以培养卓越茶学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同时,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本研究从课程设计、资源建设、教学实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创新探索与实践,实现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评茶技能的提高以及课程影响力的扩大。
2025年23期 v.48;No.539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承颖怡;赵兵;
“园林工程”作为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面临传统教材碎片化、更新滞后、与行业发展脱节等问题,亟须通过数字化转型与AI驱动教学创新实现改革。从教材内容优化、数字化建设以及课程协同发展三方面入手,提出以链式知识结构为核心,构建系统化、模块化的教材和课程体系,通过知识图谱实现各环节的有机串联。此外,将基于AI技术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和数字化资源整合,推动教材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园林工程”课程的数字化转型与AI驱动教学创新的探索,为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全新路径,对推动园林工程专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23期 v.48;No.539 153-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楠;唐明明;安甜怡;马天晓;何辉;
为提升应用型高校本科生科研训练能力,信阳农林学院林学院在借鉴其他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本科生导师制”和“第二课堂”等人才培养方案,成立“信农URP训练营”。训练营通过“听、讲、做、领、结”5个阶段的培养方案,将科研训练贯穿于学有余力而又对科研创新感兴趣的本科生的4年学习生活中。培养方案的实施,在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科研工作推进、学科竞赛获奖等方面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通过分析应用型高校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发展现状,总结“信农URP训练营”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途径及局限,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及优化路径,为相似地方应用型背景的高校本科生科研训练提供思路。
2025年23期 v.48;No.539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2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连泽峰;
城乡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中的新特点要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培育新质设计生产力。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辩证法以及实践观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的赋能内容,进一步提出以意识导入、经典导读、问题导引及方案导演为赋能方法,以教学设计任务书、理论讲解、调研分析、案例解析、理念策略、总体布局、细化设计以及汇报评图为赋能环节的教学赋能策略。以期提高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对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中复杂关系的处理能力,为培育风景园林专业新质设计生产力提供参考。
2025年23期 v.48;No.539 160-16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亮;陈文静;臧帅杰;李发诚;赵锦梅;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基于美育视角下双学科融合,以甘肃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例,分析了美育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性与可行性,探索了美育视角下双学科融合实践教学的路径,以期为美育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5年23期 v.48;No.539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姣美;陈绍宽;
为探讨如何在“园林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通过土壤的性质及改良案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本研究分析了园林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的特点,结合思政教育的目标,设计了以土壤的性质及改良为案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讨论了实施该教学案例的预期效果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2025年23期 v.48;No.539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歆荔;谭璐洁;邹昌锋;
江西省潋江国家湿地公园以其独特的河流、沼泽、蓄水区等自然与人工复合湿地系统为基础,结合丰富的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和湿地文化资源,成为集湿地保护保育、功能展示、文化宣传、科研监测及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近年来,该公园坚持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与管理,不仅有效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还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本研究简要分析了潋江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与挑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策略与建议,以期为类似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2025年23期 v.48;No.539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雨婷;张超;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测绘新技术不断涌现,为林业资源调查与监测提供了更为精确、高效和全面的手段。为探讨测绘新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分析各类测绘新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林业资源调查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提高林业资源调查与监测的精度和效率提供参考。
2025年23期 v.48;No.539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霄琴;杨尊尊;敖兴威;朱鸾凤;姚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建设既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以六盘水市典型性乡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整理、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探寻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为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乡村风貌提供依据。六盘水市乡村人居环境较好,但仍存在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乡村景观单一、缺乏组织管理等问题,乡村特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社会认知度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分析六盘水市红色资源型、旅游型等特色乡村景观资源,将艺术提升与乡村建设融为一体,为乡村产业拓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
2025年23期 v.48;No.539 175-176+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赖灿;谭祎;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的重要举措。针对高质量城市绿地建设需求,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依托优势学科,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将城市绿地生态功能评价等绿色发展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面向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形成办学特色。
2025年23期 v.48;No.539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悦;白宇翔;孙国红;刘子丽;穆俊祥;柴文娟;刘拴成;周峰;
植物组织培养学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技能课程,然而该课程教学目标泛化、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对于前沿的知识掌握较少,很难应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基于当前植物组织培养学课程面临的教学困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扎实掌握理论知识,注重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社会技能(OBE理念);以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内容融入乡村振兴,深入发掘与乡村振兴实施载体高度契合的切入点,服务乌兰察布市区域经济;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进而培养具有服务社会的专业和实践能力,并勇于创新和敢于担当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
2025年23期 v.48;No.539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杜爽;杨正吉;于威宇;
以“小课堂、大世界”为思政教学理念,围绕设计师批判思维和基础能力塑造课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视野和格局为引领,为学生建构风景遗产领域宽广的中外比较视野,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叙事、国际表达的遗产融通话语体系的重要性,进而形成传播中国风景遗产智慧的思想自觉。系统梳理风景园林专业核心素养与“遗产保护与风景区规划”授课知识点互融矩阵。结合风景名胜区规划前沿理论与虚拟仿真实验应用案例,探索风景园林遗产保护课程门类显性知识与隐性思政协同的教学实践路径。旨在为相似门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教学参考案例及方法体系支撑。
2025年23期 v.48;No.539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武志;潘祎;韦菊玲;欧阳顺;贝恩光;唐闯;明财道;朱家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涵。林业“两山”转化是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林业生产用工荒、用工贵的问题日渐凸显,成为林业“两山”转化中的瓶颈。本次调研以崇左市3家边境林业经营单位(森林中心、派阳山林场、东门林场)为切入点,共开展座谈会8次、一对一访谈50人次、收回网络问卷1 289份。调研发现,林业生产用工难的原因主要包括国内林业生产工人来源渠道偏窄、管理体制不够灵活、投资偏低、越南籍工人无法入境、机械化程度不高5个方面。通过深入剖析,并结合搜集的大量材料与实际情况,提出走近自然森林经营之路、市场化之路、高效化之路、融合化之路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推动边境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23期 v.48;No.539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申晓慧;姜成;陈纪鹏;刘小林;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农”人才是助推农业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经济环境、提升农民实践技能的重要支柱力量。涉农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战略基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摒弃以往传统的理论教学思想理念,应以知农爱农为思想引领,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依托现有优质教学资源,与政府、企业充分融合,形成协同办学机制和育人平台,以培养能够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的复合型“三农”人才。通过剖析目前大多数涉农高校“三农”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从中总结经验,以期探索出一套适合涉农院校服务地方乡村经济发展的“三农”人才培养路径。
2025年23期 v.48;No.539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6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叶素琼;梁丽芬;王晓畅;
随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高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中。“插花艺术”作为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主要研究插花的基本造型理论、造型技艺及插花作品艺术鉴赏与品评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下,更易于体现学生的思想现状、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从而促使思政教育工作者以学生为中心,不断优化与调整思政教育模式与教育流程,鼓励学生将远大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将爱国思想体现在插花作品的设计中。
2025年23期 v.48;No.539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西强;李德峰;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指引。森林公园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更应该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开发建设和管理服务中,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分析了新发展理念对森林公园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提出了强化宣传教育和科普功能、力求创新性和差异化、坚持适度科学开发、保持原汁原味风格、建立良好互动关系5个方面的公园建设策略。
2025年23期 v.48;No.539 196-198+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荣立苹;金馨梅;边英梅;高玉福;
通过梳理园林史发展历程,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如爱国主义、文化自信、生态环保意识、工匠精神等,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如何将这些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为园林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23期 v.48;No.539 1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6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徐芬芬;韩金多;陈凯;
在应用型高校转型背景下,高校更关注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植物生理学实验”是将“植物生理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桥梁,如何提高“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从实验项目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3个方面对“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以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025年23期 v.48;No.539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明明;晏莉霞;张玉;邓慧君;
通过对南充市蔬菜产业科技到田工作的调查,分析了科技到田工作典型案例,找出了农业技术人员队伍不强、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单一、科技示范带动作用不够、基地职业菜农水平不高的问题,针对性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加强队伍管理,夯实科技到田根基;加强科技服务,提升科技到田内涵;加强科技示范,补齐科技到田短板;加强人才培育,激发科技到田活力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蔬菜产业科技到田工作深入开展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23期 v.48;No.539 204-20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