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研究

  • 紫斑牡丹中PrPDAT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张想红;廖咏玲;杨杰峰;

    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因种子富含α-亚麻酸(ALA)以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木本油用植物被研究。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PDAT)催化甘油二酯合成甘油三酯,是牡丹种子中脂肪酸生物合成关键酶之一。本研究对紫斑牡丹PrPDAT基因进行了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结合定量数据分析了该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该基因含有全长为1 692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563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7.02,表明该蛋白为中性蛋白,相对分子量为6.17 k Da,蛋白质不稳定性指数33.24,表明PrPDAT属于不稳定蛋白,亲水性平均值(GRAVY)为-0.21,表明为亲水性蛋白,网站预测表明该蛋白没有跨膜域。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该基因在叶绿体和内质网中表达,结构域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PLN02517超级家族,含有LCAT的结构域。二级结构预测分析表明不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PrPDAT蛋白的主要结构。系统进化结果表明,PrPDAT与芍药德拉瓦伊(Paeonia delavayi)Pd PDAT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表明,PrPDAT基因在种子3个不同发育时期都有相应的表达,但表达的水平有所差异,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由此推测,在紫斑牡丹种子发育和成熟过程中,PrPDAT基因对于合成油脂、蛋白等是有影响的,可能起到一定的阶段性调控作用,本研究对揭示PrPDAT在紫斑牡丹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024年19期 v.47;No.51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1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 ]
  • 菌糠-蚯蚓-红托竹荪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构建技术研究

    陈飞;于广峰;韩冰;钟丽娟;柴林山;刘晓辉;

    为减少农村面源污染,用菌糠和牛粪饲喂蚯蚓,再以蚯蚓粪为覆土材料栽培红托竹荪,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蚯蚓粪栽培红托竹荪的栽培条件,继而研究提出菌糠-蚯蚓-红托竹荪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构建技术。结果显示,覆土湿度65%、覆土温度20℃、覆土p H值5.5、75%草炭土+25%蚯蚓粪时红托竹荪产量为2 217.4 g/m2,比只用草炭土的1 652.9 g/m2提高了25.45%。研究表明,菌糠-蚯蚓-红托竹荪农业模式在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农业生态循环模式。

    2024年19期 v.47;No.511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叠氮化钠对杜梨的诱变效应研究

    栗浩;冯雯静;于晓跃;路丙社;路斌;

    以杜梨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叠氮化钠处理对杜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叠氮化钠处理对杜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株高和地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显著;10 mmol/L叠氮化钠处理杜梨种子的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发芽势分别为53.00%和51.33%;8 mmol/L和10 mmol/L叠氮化钠处理的株高抑制率分别为47.38%和58.81%,均接近50%,因此,叠氮化钠诱变杜梨种子的半致死浓度为8~10 m M。叠氮化钠处理抑制了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生长,对叶形指数的影响不尽相同,低浓度2 mmol/L叠氮化钠处理的叶形指数显著大于对照,叶形趋于狭长,高浓度10 mmol/L叠氮化钠处理的叶形指数显著小于对照,叶形趋于宽圆,叶形指数的改变导致了幼苗丰富的叶形变化,为新种质选育奠定了基础。

    2024年19期 v.47;No.511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国外景观公平性研究对我国滨海景观保护的启示

    孙尚远;

    人类活动频率的加剧和城市的不断扩张使滨海景观正遭受着巨大的挑战,但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产生的冲突、原住民利益受损等公平性问题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滨海景观保护的效率,如何解决滨海景观公平问题成为优化滨海环境保护策略的关键。通过梳理国外在景观公平性和滨海环境公平上的研究,并分析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探索,从而总结出国外滨海公平性策略对国内滨海景观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与启示。同时表明可以在重视滨海本土居民、不同利益主体目标的协调和加强跨学科研究合作等方面进行完善,进而建立健全更为系统的滨海景观保护体系。

    2024年19期 v.47;No.511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老年人健康需求的社区公园游憩设施满意度研究

    杨淑梅;范真珍;郑凌予;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社区公园作为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主要的户外活动场所,公园中游憩设施也承载着老年人健身活动和休闲娱乐等需求,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本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公园为例,基于老年人健康活动需求视角,从游憩设施安全性、实用性、舒适性、可达性及美观性等五大因素展开实地调研,结合IPA模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公园游憩设施的适老性总体处于中上水平,但满意度均低于预期重要性均值,仍存在步行可达性较低、空间氛围感不足、设施的完备性不足等问题。对此,提出社区公园游憩设施优化的适老性更新策略,以期为同类社区公园的适老设施规划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2024年19期 v.47;No.511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3K]
    [下载次数: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新疆土地沙化变化趋势与防治对策

    范永庆;

    沙化土地监测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监测工作,通过对监测结果分析,全面掌握沙化土地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剖析现阶段防沙治沙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进对策与措施,为沙化土地深入研究和治理工作提供支持。本研究分析了新疆第六次沙化土地监测基本情况、结果及动态变化,表明新疆沙化土地扩展态势已得到基本遏制,区域内沙化土地由扩展逐步扭转为回缩态势。但新疆沙化危害严重地区的土地沙化问题还远未得到根本控制和解决,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生态和经济规律,从多个方面综合施策,为全区人民建设更加美好的绿色家园。

    2024年19期 v.47;No.511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光皮树的光合特性

    杨海洋;朱宁华;

    利用LI-6400光合仪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光皮树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特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光皮树瞬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出典型的双峰形曲线,光合“午休”现象十分明显,在10:00、14:00光合作用显著;蒸腾速率曲线与净光合速率曲线趋势一致,但峰值相反,数值较低;在光合有效辐射和持续高温下,水分利用效率也在不断降低;气孔导度日变化特性呈现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10:00左右;胞间CO_2浓度日变化趋势呈现“W”型。测得光皮树的净光合速率10.14μmol/m~2·s、蒸腾速率3.88 mmol/m~2·s、水分利用效率2.49μmol/mmol。光皮树表现出高光合效率和低蒸腾速率,有利于产生更多的物质积累,同时提高当地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对石漠化生境的水土流失减少、植被恢复以及生物多样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9期 v.47;No.511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4种蜜粉源植物对蚜虫及异色瓢虫的引诱效果

    朱旭;张子怡;董昆;王宇辰;郭金辉;

    北京动物园存在蚜虫、叶蝉、木虱等多种刺吸式害虫,导致园林植物衰弱,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近年来,公园不断提高生物防治的应用比例。为科学利用支持天敌昆虫发挥效能的植物类群,结合现有植物景观,筛选利于天敌昆虫生存定殖的蜜粉源植物,增强天敌昆虫的控害效能,提高生物防治效果。使用丰花月季、紫花苜蓿、非洲菊、孔雀草4种不同蜜粉源植物,构建5种种植设置,测定种植后蚜虫发生情况以及蜜粉源植物对异色瓢虫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植物混栽显著减少周边碧桃树上蚜虫,对瓢虫的吸引能力显著增加;丰花月季更能吸引瓢虫;以万寿菊为主的种植搭配能引诱更多的瓢虫。公园内可考虑采用以丰花月季、万寿菊及孔雀草构建观赏花带,既有长花期的观赏性又可有效地吸引天敌昆虫,提高生物防治效果。

    2024年19期 v.47;No.511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不同强度间伐对油松人工林空间结构和天然更新的影响

    薛琛夕;

    抚育间伐是实现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重要途径,以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西冶川林场的22 a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标准地,按株数设计3种不同强度间伐,分别为20%强度间伐、30%强度间伐、40%强度间伐,并以未伐林地为对照,研究不同强度间伐对油松人工林林分的空间结构及天然更新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3种强度间伐后,油松人工林林分的平均混交度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8.78%、38.17%、61.07%,其中,40%强度间伐后的林分平均混交度最高、影响最大;油松人工林林分的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472、0.518、0.534,弱度间伐对林分水平分布格局影响较小,而30%强度间伐、40%强度间伐使林分水平分布从均匀分布转变为聚集分布状态;油松人工林林分的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495、0.488、0.484,不同强度间伐对林分的平均大小比数影响较小,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能力得到了增强;不同强度间伐1 a后的油松更新幼苗总数分别是对照组的1.88倍、5.75倍、6.25倍。因此,西冶川林场的22 a油松人工林适合采用30%~40%强度间伐。

    2024年19期 v.47;No.511 31-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奶牛粪污降解物对盆栽茶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陈宝林;周海平;李清源;汪雪松;傅劭;黄联平;段愿;田道刚;夏小川;许林;

    通过奶牛粪污降解物开展茶花栽培试验,探索奶牛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以期为奶牛粪污茶花栽培基质的筛选和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茶花奶牛粪污基质配方具有疏松、透气透水性好、有效养分高等特点,能有效抑制茶花晚秋梢抽发和生殖生长,提高了茶花的越冬能力。同时,奶牛粪污降解物作为茶花栽培基质再利用,不但直接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可变废为宝,部分替代现有的茶花栽培基质,降低生产成本。

    2024年19期 v.47;No.511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园艺疗法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效益分析

    章志琴;滕晨希;王宛茜;

    通过志愿者招募,在M高校招募84名大学生作为受试者进行12周园艺疗法试验,探讨园艺疗法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效益。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试受试者在试验前后的主观幸福感变化。结果表明,12周的园艺疗法试验后,心理重点关注学生的GWB总分值、“精力”和“忧郁或快乐的心境”分项分值均极显著(R<0.01)提高,“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和“焦虑”分项分值显著(R<0.05)提高;但心理重点关注学生GWB总分值及各分项分值在试验前后均显著低于作为空白对照的心理健康学生。研究结论对园艺疗法干预大学生身心健康模式探讨作出了重要的补充和实践参考。

    2024年19期 v.47;No.511 37-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9K]
    [下载次数:6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高岭土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刘泽亚;周伟权;王敏;韩守安;朱学慧;张雯;

    高岭土是一种惰性矿物质,在植物保护、缓解夏季胁迫,以及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领域都应用广泛。因其能够溶于水且可在植物茎叶表面均匀附着,常被作为隔离植物体与外界不良环境的屏障。本研究分析高岭土在国内外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状况,阐述了高岭土在植物保护、非生物胁迫、植物光合特性和作物产量、品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其优缺点,提出高岭土可应用于中国西北光照资源丰富的未耕地产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旨在为作物缓解高温、强光伤害,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19期 v.47;No.511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9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00后大学生视角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赵雨晴;姜晧阳;蔡清;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大学生作为今后乡村旅游消费的重要群体,有其独特的旅游行为特征。基于00后大学生乡村旅游现状及行为特征的调查分析,针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坚持保护性开发、注重多元性开发、加强全方位性开发、强化深度性开发、坚持创新性开发5点开发建议。

    2024年19期 v.47;No.511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8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不同磷钾缓释肥配比对萝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张佳梅;王晓卓;张雪艳;

    本试验以‘春冠青脆2号’品种萝卜为研究对象,共设置4个肥料处理:常规缓释肥(T_1)、增磷缓释肥(T_2)、增钾缓释肥(T_3)和增磷增钾缓释肥(T_4),4种肥料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试验田,研究不同比例缓释肥配方对萝卜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得到主成分因子及与其相关的数据指标,计算出不同施肥比例时萝卜性状指标的综合得分。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方面,T_4处理显著高于T_1、T_2和T_3处理,叶长和叶片展幅的数值表现为T_4>T_3>T_2>T_1,叶宽和肉质根直径的数值表现为T_4>T_2>T_3>T_1。综合来看,T_4处理的萝卜长势最优,肉质根直径最大;同时,T_4的产量也是最高,为5 556.78 kg/667 m~2,与T_1、T_2和T_3相比,分别增产19.75%、9.33%和4.63%。品质方面,T_3和T_4的VC含量显著高于T_1和T_2,分别为20.54%和21.23%,T_2和T_4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T_1和T_3处理,分别为7.61%和7.68%,T_1处理的硝酸盐含量最高,为342.31 mg/kg,各处理间的硝酸盐数值表现为T_1>T_2>T_3>T_4。口感方面,T_2和T_4处理下的萝卜比T_1和T_3更甜,口感更好。因此得出结论,T_4处理的综合得分最高,是种植萝卜的最佳施肥方案,可以明显增大叶片面积,提高产量,促进萝卜优良品质的形成,减少硝酸盐的积累,为萝卜栽培的肥料施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4年19期 v.47;No.511 47-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9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不同LED补光光质对设施番茄育苗的影响

    马艳;喻晨;王瑞;肖林刚;孙小丽;刘霞;郭兆峰;曹新伟;邹平;

    以5种不同光质LED灯为光源,自然光为对照,研究不同LED补光光质对设施番茄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光质处理均可显著增加番茄幼苗茎粗,白红2︰1光质处理的番茄单叶叶面积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光质处理,各处理叶片叶绿素值以红蓝7︰1和红蓝5︰1为最高,全白光、白红蓝2︰1︰1、红蓝7︰1、白红2︰1以及红蓝5︰1光质处理番茄壮苗指数分别比对照高32.8%、62.3%、41.05%、34.1%和21.5%,番茄幼苗光合速率以全白光和白红蓝2︰1︰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14.938μmol/cm~2·s和14.575μmol/cm~2·s。综合壮苗指数及其他生长指标得出:光照强度为100μmol/cm~2·s,补光4 h,采用全白光、白红蓝2︰1︰1或白红2︰1为LED补光光质较为适合本地区设施番茄育苗。

    2024年19期 v.47;No.511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9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小五台山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利用

    杜辰阳;赵鑫蕊;沈凤英;吴伟刚;

    为了解与掌握河北省张家口市小五台山野生植物资源情况,切实做好其保护工作,采用野外现场调查、植物检索鉴定、查阅文献、实地访谈、室内分析等方法,针对小五台山野生植物资源分布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小五台山区域内野生植物资源626种,隶属于93科359属,植物资源丰富,并从植物资源组成、植物资源分类、国家重点保护类别、濒危植物资源4个方面进行了整理与分类,发现该地区植物资源种类集中、特征典型、多样性明显。在此基础上对小五台山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分析建议,以期为小五台山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19期 v.47;No.511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产业谋划

  • 广西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探析

    苏焕鹏;谢劲松;

    森林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与乡村振兴的融合与发展是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热点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林业大省,截至2021年底,广西森林面积达1 486.67万hm~2,活立木蓄积9.78亿m~3,森林覆盖率高达62.55%,位居全国第三位。同时,它也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区域之一,拥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和丰富文化遗产。3年疫情结束以来,随着大康养理念的不断深化,绿色生态旅游的需求井喷式高涨,森林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潜力大、势态佳,已从第三产业的边缘渐渐迈向核心。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积极探索如何通过森林生态文化旅游类示范区的建设,融合当下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贫困地区的脱贫,进一步巩固完善脱贫攻坚成果,探寻一条持续发展路径。

    2024年19期 v.47;No.511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7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我国山野菜资源研究现状初步分析

    王美会;任慧婧;

    山野菜在我国已有悠久的食用历史,通过查阅有关山野菜记载的文献,系统总结分析了我国山野菜的种类、科属组成、食用部位、食用方法、药用价值、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以期为后续建立一条山野菜资源开发利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提供第一手资料。

    2024年19期 v.47;No.511 64-6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4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靖安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张小明;谢庚根;朱秀花;

    通过充分调查,介绍当前靖安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靖安林业实际及产业政策,提出发展意见与建议,促进油茶产业扩面提质增效。

    2024年19期 v.47;No.511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5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良种推荐

  • 滇东高原软籽石榴及其栽培管理技术

    樊天佑;晏家芳;

    通过分析软籽石榴生态学、园艺学特点,结合滇东区域气候、土壤、地理环境特点,就软籽石榴建园及其栽培管理等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为滇东高原温热河谷地区软籽石榴产业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参考。

    2024年19期 v.47;No.511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技术应用

  • 洋葱套复种高效种植模式

    时雪;康晓军;沈祥军;黄永丽;姚振兴;

    结合生产实际,分别从洋葱套种葵花、套种甜玉米和复种秋白菜等方面介绍了通辽地区洋葱套复种高效种植模式及效益,以期为通辽及自然环境相似地区洋葱高效种植提供参考。

    2024年19期 v.47;No.511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临夏州花椒重茬高标准建园技术集成

    张学芬;赵乐凡;王延秀;

    花椒作为临夏州的主要经济树种,花椒生产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花椒栽培的建园技术、整形修剪、管理技术,包括播种、腹枝接、改良芽接、定植、不同树龄的修剪、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需进一步提高。通过科学合理地实施这些技术,可使花椒重茬建园达到高标准,提高花椒的产量和品质,对椒农有指导意义。

    2024年19期 v.47;No.511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毛白杨空腐形成原因及复壮策略探析

    冯博;陈树萍;郭壹锋;石春红;

    毛白杨作为中国北方乡土树种,树干挺拔、冠大荫浓,深受大众喜爱。但毛白杨栽植时间过长,受立地条件和外部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在树干内部会形成空腐,导致生长势减弱。通过Arbor Sonic 3D检测树干空腐程度,分析毛白杨树干空腐形成原因,并针对性提出树干空腐防治措施,旨在为毛白杨复壮提供解决问题途径,增强生长势,让毛白杨更好地为城市公园绿地服务。

    2024年19期 v.47;No.511 76-7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景宁上山头云锦杜鹃林改造和促花技术

    吴耀成;陈丽花;华剑文;章裕国;程力波;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上山头分布有华东地区最大的云锦杜鹃林,近年来因林分密度过大,杜鹃斑蛾危害严重,严重影响了云锦杜鹃林开花,当地群众和社会反映很大。为此,通过疏伐、补植、封育等林分改造措施,加强施肥、病虫害防控、修剪整形、花果控制等林分管理技术,林分生长势得到恢复,部分植株呈现盛花现象。

    2024年19期 v.47;No.511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绿色防控

  • 国槐尺蠖危害特点与防治技术措施

    王兆学;武峰;刘涵宇;陈祥帅;陈占文;

    国槐尺蠖[Semiothisa cmerearia (Bremer et Grey)]是一种暴发性极强、危害性极大,又难以控制的食叶害虫。近年来,在泰安市频繁发生,对造林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不利于苗木调运和出圃,林农蒙受经济损失。通过对国槐尺蠖的生活史和为害特点的分析,提出在新形势下首先要实施监测预报、做好虫情预测趋势分析,建议在防治中要采取综合人工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措施,多管齐下,控制国槐尺蠖对树木的危害,促进树木健康生长。

    2024年19期 v.47;No.511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生态绿化

  • 基于智慧城市理念的采矿沉陷区滨水景观提升设计

    杨扬;杨利梅;冯涛;

    随着矿业开采建设,矿区废弃地的环境景观提升至关重要。在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型景观是采矿沉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和文化记忆再塑的重要途径。以河南省赵固一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场地分析,基于智慧城市景观理念,针对矿区进行智慧型景观专项设计,探索采矿沉陷区滨水景观提升的路径方法,提出景观提升设计策略,以期改善矿区的生态、文化环境,增强使用者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024年19期 v.47;No.511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2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水景元素在旅游古镇中的价值探索

    周任静;

    旅游古镇多数以水为媒介,使用各种景观水景元素为点缀。本研究从古镇水景元素的构成、总体形态格局、基本分布形式着手,分析水景元素对旅游古镇的作用,探索出水景元素在旅游古镇中“天人合一”“临水而居”的文化价值,以及具有实践可操作性的景观价值,旨在为旅游古镇水景保护与开发指明方向。

    2024年19期 v.47;No.511 87-90+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城郊乡村农业景观发展路径探究——以隆回县小水塘村为例

    刘哲;王宽;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标志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大量涌入,农业生产方式、传统农耕文化受到强烈冲击。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盲目追求产量及经济效益,导致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同时,城市人群更加向往乡村慢生活,这为城郊型乡村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以隆回县小水塘村为例,通过梳理农业景观和城郊乡村概念,分析农业景观功能及分类,结合小水塘村农业景观现状,从生态、经济、文化3个层面提出城郊型乡村农业景观发展策略。

    2024年19期 v.47;No.511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8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园林造园艺术特点及造景手法分析——以天津市北宁公园为例

    施妤;孙美琪;范潇潇;

    中国园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也是地区特色景观的重要标志。我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和整体布局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北宁公园为例,分析宁园历史演变,探究其空间格局,并对其的造景手法进行分析,体会其精巧之处,领会北宁公园中的山野情趣和皇家园林风范,以求为现代园林景观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2024年19期 v.47;No.511 93-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4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技能文化在高职校园景观环境营造中的表现路径

    吴昊;

    随着近几年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不少高职院校的校园景观环境问题愈加凸显。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以“技能文化”为主体,探讨了技能文化在高职校园景观环境营造中的表现路径,分享了部分关于校园景观的改造策略和实践案例。

    2024年19期 v.47;No.511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现代城市公园水景景观设计探析——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王雪菲;赵嘉林;李羽佳;胡建鹏;

    城市公园水景在现代城市美化建设中具有丰富景观、划分空间、供人游乐等重要作用。本研究着眼于水体景观的具体应用形式及特点,概述了呼和浩特市城市公园水景景观设计现状,并针对景观设计、功能发挥以及后期维护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议与策略,旨在为特色水景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2024年19期 v.47;No.511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3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浅析风景园林设计风格中自然是永恒的经典

    吴作财;

    本研究分析和总结了风景园林设计风格,通过阐述原始时期、古代、当代、未来等不同时期自然风格的存在作用,以及探索自然风格魅力所在,研究人与自然内在关系,阐述人类离不开自然,并重点分析自然风格为什么是永恒的经典。揭示了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艺术创造都会消失殆尽,自然是人类永恒的需求,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创造自然空间的自然风格才能经久不衰。旨在呼吁人们保护自然,运用自然发展规律,维护自然多样性,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建设舒适自然的生活空间。

    2024年19期 v.47;No.511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4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传统文化艺术在花艺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杨智;谢建斌;王东升;

    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内涵融入职业院校花艺课程作品设计,不仅是对传统文脉的传承,还能为花艺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本研究在分析传统文化在花艺作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和设计应用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探讨传统文化艺术在自然、服装、汉字、建筑等不同艺术领域的呈现,结合花艺教学、技能竞赛中学生相关练习作品的设计思路,总结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应用实践模式,以期为花艺设计的创新性研究提供借鉴。

    2024年19期 v.47;No.511 104-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4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陵湘东苑景观布局分析

    阮娜;孙陶泽;

    湘东苑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梁朝梁元帝萧绎任湘东王时的府邸,位于古江陵(现荆州),以《太平御览》《魏书》等古籍、同时期诗词、考古遗址与冥器为依据,推演复原该园总体布局及主要建筑景观、植物配置情况。“魏晋风流”大多是从诗词、服饰中体现,园林作为重要人居环境与古诗词的创作灵感却大多已不存在,通过查阅古籍与考古资料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进行研究,将其园林布局、建筑、植物配置整合并初步应用到湘东苑平面复原中,以期开发南北朝相关园林的数字化应用模式,进一步对相关园林的空缺历史资料进行补充参考。

    2024年19期 v.47;No.511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立体花坛在大型菊展中的应用

    孙利强;黄宾芯;宋庆;赵峻玉;赵瑜萌;

    通过梳理立体花坛概念及其发展脉络,分析国内学者对立体花坛的有关研究,结合在开封菊展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提出了立体花坛在大型菊展布展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关解决思路,为立体花坛进一步的发展和在大型菊展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4年19期 v.47;No.511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江南古典园林植物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

    黄宇宸;杨永娟;王琪;孙媛媛;陈良;

    江南古典园林承载着丰富的植物文化内涵,但其植物文化在园林的应用程度日益式微。为探讨现代园林如何继承江南古典园林植物文化,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江南古典园林文化的创新发展,基于前人研究,总结了园林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互联网传播对植物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影响,江南园林植物文化不仅得以继承和创新,还能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江南园林植物文化对现代园林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江南园林植物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将为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植物景观设计奠定基础,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将传统园林文化、生态可持续性和现代园林设计相互融合,以促进园林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19期 v.47;No.511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5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城市中儿童友好型公园设计策略及运用——以大连市体育新城儿童公园为例

    董可心;杨崇瑞;黄磊昌;

    国家层面就保障儿童发展提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而儿童在城市中最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便是公园,基于此应结合景观设计为儿童提供友好便利。通过对儿童公园中公共活动空间的不同类型进行分析,提出了儿童友好型公园景观设计策略,并将其运用在大连市体育新城儿童公园景观设计中。此研究成果可为城市中儿童友好型公园的建设及健全的教育休闲活动景观空间提供参考。

    2024年19期 v.47;No.511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1K]
    [下载次数:1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基于“雨水花园”理念下的南昌岭秀湖市民公园设计

    罗斌;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公园面临着巨大承载压力。公园现存景观功能设施老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环境问题突出,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多元化需求。通过减少地表径流、净化污染物、活化水资源、增设功能设施等方式,改善园内生态、水文环境,提高现代化程度。以南昌市岭秀湖市民公园为例,基于雨水花园理念,通过改造地形,优化交通流线及功能分区,提升生态环境的同时,对景观节点、植物配置、建筑小品进行改造设计,为市民提供一个功能多元化、生态可持续的绿色生态景观空间。

    2024年19期 v.47;No.511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2K]
    [下载次数:7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楚辞》中植物文化内涵及其在荆楚景观中的应用——以荆州古城环城湿地公园为例

    杜雨菲;孙陶泽;

    本研究围绕《楚辞》中所蕴含的植物文化内涵展开论述,综合运用文献解析与实地调研法,剖析植物文化特质并透视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旨在将《楚辞》中所倡导的“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理念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之中。

    2024年19期 v.47;No.511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4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以曼瓦村为例

    刘琰;杨承瑞;施冰;肖富生;

    乡村振兴战略是应对“三农”问题的国家战略,可以有效改善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需要集中精力狠抓落实。本研究以景洪市勐海县曼瓦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为例,以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核心,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策略,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绿化、花池绿化美化等方面进行改造和提升,优化村庄布局,充分利用村庄现有环境和人文特色,构建新时代的美丽乡村。使曼瓦村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绿化得到有效改善,丰富村庄的内涵,以期吸引更多人来参观这个美丽村寨。

    2024年19期 v.47;No.511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6K]
    [下载次数:8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基于“绿色医学”理论的多维活态城市景观设计

    涂燕茹;邢龙;陈阵;

    以“绿色医学”为理念,结合《黄帝内经》提出的“生、长、化、收、藏”的养生之道,探讨项目景观改造方案,通过科学设计、有机组合,打造出“色、声、香、味、触”五感俱佳、功能叠加的多维活态城市景观,为人们提供一种更精彩、更亲和、更生态、更符合现代都市所需的多功能复合绿色空间,也为提升园林绿地的康养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对改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4年19期 v.47;No.511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1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健康城市导向下的康养社区植物景观设计

    池浩冰;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人们生活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在环境、社会、工作、家庭和健康多重压力下,人们的身体处于超负荷状态。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背景下,康养社区迎来发展机遇,发展潜力巨大。康养社区设计时植物景观是重要的部分之一,能为人们创造舒适优美的景观环境,调节身心健康。通过对国内外康养花园研究,归纳出健康城市导向下的康养社区植物景观设计策略,提出康养植物运用的方法,提供可选择的植物种类。

    2024年19期 v.47;No.511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2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药用植物在康养景观设计中的文化价值与创新应用——以湖南省多个康养基地规划为例

    戴月;张聪;吴清海;

    以湖南省多个康养基地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药用植物在康养景观设计中的文化价值与创新应用的具体方式,为如何打造地域特色的康养景观设计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调查结果表明,药用植物在康养基地的景观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重点体现在功能性、文化性、提高体验感和观赏性4个方面,研究表明,药用植物在康养景观中的应用价值正逐步得到认可。

    2024年19期 v.47;No.511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7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山地盆景园造园艺术探究

    杨寒迪;欧阳丽娜;

    盆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其传承与发展对于保护中国优秀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盆景园是盆景艺术的重要展示空间,山地盆景园作为盆景园中一个特殊的类型,研究其造园艺术对继承和发扬盆景、保护中国优秀文化、建设新时代的特色盆景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从园址选择、空间布局、展示形式、植物设计、水景设计等5个方面对山地盆景园的造园艺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其他类型盆景园的建造和山地园林造园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2024年19期 v.47;No.511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与人类福祉探讨

    潘婧婧;赵鹏程;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社会和个人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设计方法,在塑造城市环境和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介绍了现代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了景观设计在绿化、水资源管理和能源利用等城市可持续性方面的作用,并阐述了景观设计对人类福祉的影响,包括社交互动、心理健康和身体活动等。通过深入研究和案例分析,旨在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促进可持续性和提升人类福祉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024年19期 v.47;No.511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6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公园绿地植物生命特质表征与群落营建策略探讨

    杨紫薇;

    基于植物生命特质,阐述其因时而变、因地而生之特点,受植物生长发育周期、环境之影响,及生长型与相变之表征,探讨了植物生命特质视角下植景构设策略:(1)选种充分考虑地理分布、气候条件、地域文化,以地带性植被、乡土树种、“市花市树”优先;(2)群落布局和构设宜做到物种、群落、季相、地表覆盖多样统一,以及分期规划与动态管护,以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提供植景规划设计方面的参考和建议。

    2024年19期 v.47;No.511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传承传统文化非遗艺术的路径探究

    冯鼎然;肖鹤阳;李岳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的宝贵资源,不仅具有物质上的价值,还承载着乡村精神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在当前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通过高校的力量,特别是通过组织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工作坊,来推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振兴。以陕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分析了高校传承传统文化非遗艺术需求分析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高校艺术类传统文化嵌入非遗技艺教育教学的模式与路径。

    2024年19期 v.47;No.511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2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园艺沙龙

  • “无土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以新疆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为例

    杜崇;王超楠;李红;

    “无土栽培学”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跨越式高新技术,是与植物学、营养学、生物科学,栽培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以新疆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为主要对象,介绍了目前该课程的基本情况,剖析该课程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必要支撑。

    2024年19期 v.47;No.511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与实践——以湖北省园林技术高水平专业群为例

    杨杰峰;于宁;周姗;李茜;

    本研究阐述了行业企业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相互关系,分析了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必要性,列出了园林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路径方式和方法,并以湖北省高水平专业群——园林技术专业群为例,分析园林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总结园林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

    2024年19期 v.47;No.511 151-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4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劳动教育视角下的农学专业教学实践

    刘合满;李传保;曹丽花;

    劳动教育对于强化专业认知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农学专业具有实践性强、劳动性强等特点,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可有效促进农业产业链与人才培养链之间的融合。基于农业专业特点,系统讨论加强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及开展农学专业劳动教育应重点把握劳动教育如何做、做什么和如何评价3个关键问题,并从提升师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学校管理制度设计、社会支持等层面系统分析农学专业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

    2024年19期 v.47;No.511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3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生态文明+大思政”视域下风景园林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滕臻;南楠;王婧如;郭莉;

    随着教育4.0时代的到来,在“全员、全程、全方位”教育机制保障下,促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融入,已经成为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目标。在新工科和劳动教育的指引下,构建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训的“大思政环”教学改革体系。在总结校本化课程改革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风景园林专业实践实训课程建设和改革的路径,为设计类实践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和“大思政”视域下的风景园林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2024年19期 v.47;No.511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2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城市绿地土壤健康质量问题及优化对策

    侯懿宸;

    城市绿地土壤品质与绿化植被生长密切相关,也是维护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支持。当前,提高我国城镇绿化用地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土地肥力水平和生态环境的品质。本研究综述了土壤质量的概念、内容和评价,分析了目前存在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旨在通过对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的研究,持续推动城市绿地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提升。

    2024年19期 v.47;No.511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9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华茶艺”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刘迪;安丰轩;黄欣玲;梁德聪;古能平;陈恩海;刘萍萍;

    近年来,在“三全育人”背景下的各个学科都在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以“中华茶艺”课程为例,进行了该课程在思政教育上的探索和实践,详细介绍了“中华茶艺”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与取得的成效,总结出该课程思政教育的特色与创新,并进行具体的诊断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中华茶艺”把茶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可以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而且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024年19期 v.47;No.511 164-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0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浅析森林康养与森林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徐丽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推动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森林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是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森林康养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通过完善康养理念、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改善林业发展模式等一系列举措,构建完整的森林康养体系,进一步促进森林生态协调发展,最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2024年19期 v.47;No.511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8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植物学野外实习改革

    叶美金;刘松青;杨财容;

    为了解成都师范学院植物学野外实习现状,进一步丰富、优化实习实践课程,让学生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有更佳的体验和更大的收获,采用发放调查问卷与访谈的方法开展生物师范生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研究与探索,结果表明,当前植物学野外实习课程存在基地单一,师资较少,实习时间短,分组不合理,授课方式、形式与内容不够丰富,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长时间维持、过于依赖智能手机等情况。根据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如下改革建议:增加实习基地,优化实习安排,增加经费、师资投入,延长实习时间,创新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高素质的中学生物师范生。

    2024年19期 v.47;No.511 170-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高级果树生理学”改革模式研究

    赵静;孙培培;谢兴斌;

    “高级果树生理学”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最重要目标。结合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在研究生高级果树生理学理论课中开展“专题讲解(双语讲授)+文献汇报(学生主导)+讲座式授课(教师主导)”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科研思路,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2024年19期 v.47;No.511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OBE理念的“设施园艺学”教学改革研究

    吴丽君;曹受金;周围;马英;

    设施园艺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专业课程,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强,对培养现代农业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OBE理念,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从预设课程学习效果、优化教学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旨在培养求真务实,具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复合应用型现代设施农业人才。

    2024年19期 v.47;No.511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和建设理念的转变研究

    薛成刚;

    自从20世纪90年代展开创建活动至今,经历了30年的评选历程,国家园林城市系列称号作为一项重要的城市荣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22年,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引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重新修订了园林城市评选标准。本研究基于对比分析和历史线索分析的方法,重新梳理了园林城市发展的整个历程,并针对新旧2个版本的《评选办法》和《评选标准》的评价体系和评选办法进行细致的对比,从而体现出其中所展现出的我国园林和城市建设指导思想的转变和最新理念的阐释。为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园林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并且为践行“人民城市”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2024年19期 v.47;No.511 17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6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玫瑰小院:“小”玫瑰有“大”作为

    马正政;甘信中;侯佳;

    科技小院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载体,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玫瑰小院为例,采用访问调查、实地观察,结合文献检索的方法,对玫瑰小院的发展背景、培养模式、乡村服务等进行分析和总结,小院的建立实现了当地玫瑰的“质”与“量”、农作中农技示范与生产活动、高校人才的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了当地的生态修复、种质资源发展、农民意识、农业生产、人才培养、农村现代化发展等方面。剖析了玫瑰小院对当地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和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旨在为科技小院的运营模式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2024年19期 v.47;No.511 182-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1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农科背景下园林设计课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刘长命;韩欢欢;何欣;李小玲;李旭欢;

    在新农科背景和国家“四新”建设战略布局下,为助力乡村振兴,优化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园林专业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智能化数据采集与分析、可视化辅助设计与表现、课程结构内容重构等方面提出改革和创新措施,以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4年19期 v.47;No.511 18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8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基于个性化教育理念“园林植物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易俊;

    基于文华学院“个性化教育”的教学理念,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植物设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学习目标不清晰、生态环保意识薄弱、设计价值观不准确、考核方式缺乏培养实践能力等问题,提出了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体系改革的主要思路,其中包含植物科学教育的普及、正确设计价值观的引导、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等方式,试图改善园林植物设计课程的被动教学现状,完善高校设计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升课程目标的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实现园林植物环境设计的文化保护和再学习。

    2024年19期 v.47;No.511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蔬菜学实验”智慧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宋红霞;罗丹;张朝文;聂红玫;侯雷平;

    “蔬菜学实验”是园艺专业蔬菜学方向的一门实践性、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课程,课程团队在多年实验教学基础上,针对该门课程持续进行顺应时代要求的改革探索与实践。随着多媒体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智慧化成为教育与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该课程在数字化教育背景下再次对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索: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现代教育和智慧教育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创设智慧化的教学场景和教学设计,调动学习积极性;重构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机制,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梳理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强农兴农”之志。通过对4个方面的改革实践,形成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加强,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可为同类课程提供借鉴参考。

    2024年19期 v.47;No.511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公园城市时代下的城市公园盈利性运营策略探讨

    祝思圆;叶雪;易勇;

    近年来,为充分保障城市公园公益性,更好地服务城市各类人群的休闲娱乐需求,实现人人共享,大多数城市公园开始实施了免费开放政策。公园的免费开放充分体现了政府服务于民的思想,最大化地提高了公园绿地的使用效率,但免费开放带来的绿地养护管理及公园运维工作大幅增加,让园林绿化管理部门不堪重负,运营资金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基于此,本研究就公园城市时代下的城市公园的市场化运营策略进行了相关探讨。

    2024年19期 v.47;No.511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7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新农科”背景下“专业概论”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创新融合路径探索

    孙婧;王萍;刘杰才;陈贵华;

    新农科建设要以培养卓越农林人才为目标,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高等教育课堂,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提供更强有力人才支撑的重要保障。“专业概论”课程是面向园艺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入学学生开设的专业启蒙课,内容涵盖了专业领域的各方面内容。因此,深入挖掘“专业概论”课程思政元素,积极探索课程与思政教育创新融合的发展路径,将思政教育全面、充分地与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实践相融合,是全面落实“新农科”建设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2024年19期 v.47;No.511 196-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新时代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权刚;陈越;薛崝;

    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大多数基于学生未来就业和社会经济市场需求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实践操作能力,并随着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不断融入创新素养、文化自信、工匠精神、乡村振兴理念、生态理念、道德修养等内在品质,但并没有一套系统成熟的标准。本研究从多个方面深入剖析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探索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政课程建设路径,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024年19期 v.47;No.511 200-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