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红喜;
为探究密植枣园下枣树拉枝对枣果质量的影响情况,以拉枝角度为45°和90°的枣树作为试验组处理,以不拉枝正常生长的枣树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拉枝角度对密植枣园下枣树果实生长与成熟后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能影响枣树果实质量的因素除枝长、含水率、果形指数及果实蛋白质之外,其果树的拉枝角度也会影响枣树及果树的生长。当枣树拉枝角度出现变化时,枣树的枝叶、叶片大小、叶绿素含量及花开程度均会出现变化,结果显示,以枣树拉枝角度呈现90°时最利于枣树叶片与果实的生长。
2021年24期 v.44;No.444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江珊;顾雪琪;蒲娅;黄河;
葫芦岛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var. huludoensis)是东北野生菊属植物变种,具有抗逆性强、匍匐性好的特性,是研究菊花起源、菊花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材料。以葫芦岛野菊舌状花为外植体,建立花瓣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葫芦岛野菊花瓣外植体最佳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6-BA 2mg/L+NAA 2mg/L,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 0.2mg/L。
2021年24期 v.44;No.444 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林晓英;
在福建省罗源县霍口乡山垅湾村设置试验地,开展油茶、黄栀子间种试验,总结间种主要技术,分析经营效果,以期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油茶、黄栀子间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经验。
2021年24期 v.44;No.444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庆;马明佳;罗小川;李璐;
为筛选出适宜在宜春市种植的苎麻品种,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提供选取的15个苎麻品种为试材,分别测定地上部分苎麻生物产量的各构成因子,即叶片(叶与叶柄)、茎、皮干重,分析各构成因子之间关系,以期为苎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2021年24期 v.44;No.444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袁宝国;林文欢;柳泽鑫;朱晓武;马丽娟;
为研究中华楠生长规律,通过对5a、10a、20a、30a这4个林龄的中华楠林分树高、胸径、冠幅等生长指标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前期(0~5a),中华楠生长缓慢;而后生长逐渐加快(5~10a);至10~20a进入快速生长期,树高、胸径、冠幅增长较快;在20~30a,生长速度开始逐渐降低,且在整个生长阶段,树高、胸径、冠幅三者间表现为相互促进。研究结果以期为中华楠林分经营提供指导。
2021年24期 v.44;No.444 11-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友林;杨宜利;
为加快城市绿化的进程,当前,运用了大量的香樟树苗木移植措施,主要包括带土球枝叶移栽、带土球扦插、裸根扦插等。移栽时,应选取树龄小、树干直、无病虫害、结实的香樟树。根据移栽的不同距离,应用不同移栽方式,强化管理,提升植株成活率。现以香樟树大苗移植为依据,研究了不同处置方法下樟树移栽成活率。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樟树苗木移植成活率和樟树苗木移植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2021年24期 v.44;No.444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萌;董荟慧;赵雅津;
在线虫口岸检疫工作中,线虫与其寄主分离过程耗时最长,由于线虫无法像昆虫一样直接被肉眼看到并抓取,实验室中一般采用贝尔曼漏斗和过筛法,利用线虫的趋水性,使其慢慢游离寄主,再进行富集和显微观察。该方法一般耗时16~24h,且对操作人员经验要求高,例如,用于过滤土壤、栽培介质的纱布和滤纸没有具体标准,全凭操作人员经验。采用正压式线虫快速富集装置,对土壤中的线虫进行分离并做出效果评价,以期找到分离效果最佳的使用方法。
2021年24期 v.44;No.444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欢;谢梅芳;龚澳;高婷婷;荆家璇;
通过采取样地选取、观察与记录绿地中师生行为、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调查所得数据,从时间、空间2个维度,研究校园绿地中的游人使用情况,分析其关联性并总结规律。
2021年24期 v.44;No.444 17-2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5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严瑾;
结合当前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及内循环大背景的框架下,立足基本概念进行剖析阐释,从资源、社会、政策背景开始梳理,明确了节水型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目标、原则及定位,依托福州公园建设实际,提出相应的节水措施和管控策略,以期为福州的节水型公园绿地规划建设及管控方面贡献一个微视角着力点。
2021年24期 v.44;No.444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5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梁绍基;林玉琳;
灰空间是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交汇的主要部分。它是吸引人们视觉注意力的场所,也是提供丰富情感刺激和情感转化的场所。而城市"灰空间"则是存在于城市中,功能属性未被明确定义,却具有多种可能性和可塑性的空间,高架桥下部空间就是其中之一。高架桥下部空间若能加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既提高了城市公共空间资源的利用,也为人们带来多变的功能形式和丰富的空间体验,能给城市带来新的生机。因此,为了对城市高架桥下空间进行景观设计,从高架桥的背景和现状入手,分析了它的利弊;引入"灰空间"概念,分析相关成功案例,探讨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最后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创造地方特色的桥下景观空间,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2021年24期 v.44;No.444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5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若慈;
公园开放是践行"公园城市"理念、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手段,是未来城市公园发展的一大趋势,将为城市提供更大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广州是推进公园开放的先行者之一,以广州市公园开放边界的实践为例,从公园开放的历程、原则、方法等方面,探究城市公园开放的设计思路,总结方法经验,期望为同类型公园开放的设计提供参考,推动公园绿地与城市的渗透交融,充分发挥城市公园的功能和价值,助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公园城市。
2021年24期 v.44;No.444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1K] [下载次数:6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叶绮杏;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建设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尤其是面临着一大批老旧社区的改造。对城市居民而言,更关注社区是否体现人文关怀,能否满足其多方面的诉求,所以也要求在老旧社区更新改造过程中,必须要合理进行社区空间的设计。从城市更新的视角,提出了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改造中应用"微更新"这一设计理念,同时结合具体的项目,探讨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的要点,以期能进一步促进城市社区的更新发展。
2021年24期 v.44;No.444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6K] [下载次数:1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吴铎权;
大都市近郊村是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忽视的重要村落,借助于临近市中心的区位优势,近郊村的景观规划与发展路径具有地域性和多样性。基于"农文旅"产业融合理念,以广州市太和镇乡村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以旅游同质化、文化活力丧失、产业转型困难为问题导向,提出整合资源、总体规划,挖掘文化、价值输出,盘活产业、融合发展等策略,以期为同类型乡村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2021年24期 v.44;No.444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2K] [下载次数:1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川;
城市滨水景观改造和提升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升城市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泉州江滨北路新华旱闸改造为例,探讨滨水景观的植物配置模式和景观意境营造手法,分析滨水公园景观植物造景要素,并提出滨水公园景观植物造景原则。滨水景观植物的选择和配置要因地制宜,利用乡土树种,发挥植物的生态防护功能。遵循物种多样性原则,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营造物种和色彩丰富多样、群落结构合理、四季有花可赏的休闲空间。以期为其他滨水公园提供参考。
2021年24期 v.44;No.444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9K] [下载次数:10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峰;
沙滩公园位于马鞍岛北部,包含马鞍岛东北角滨海区域及马鞍岛内部橫二涌滨水区域,景观设计面积约52.3万m2。设计以"绿色海浪、文化之中"为设计思想,注重海浪线性的研究与变化,在平面及立体空间上吸取海浪的蜿蜒变化的动态元素,从海堤与绿道、景观空间、景观布局、功能分区、活动策略5大方面,总体控制公园设计形成。
2021年24期 v.44;No.444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5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顾俊斌;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海绵城市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景观作为海绵城市的重要载体,通过景观设计,让住宅区的自然生态再次繁衍,给居民营造开放、绿色、贴近自然的生态居住空间。基于此,结合盛天领秀府住宅区项目,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梳理,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指导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提出具体居住区海绵城市建设方案与创新技术路线,以实现居住区品质提升,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海绵城市带来的绿色、安全、生态、和谐。
2021年24期 v.44;No.444 54-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5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郑强羽;李瑞;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在迅速推进,在城市化的发展背景下,其背后蕴含的价值也逐渐明显。从我国城市景观的整体布局看,城市公共空间是整个城市生命力和活力的载体,必须借助优秀的设计和布局,才能更加深入地表达城市的文化背景和艺术性,使城市的公共空间景观文化与城市的功能、文化共同发展。目前,我国在现代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高度重视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工作,需有意识地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视度和深入研究程度,让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真正发挥作用,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介绍了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基本特点,分析了当前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设计方面的创新策略。
2021年24期 v.44;No.444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5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郭峰;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景观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满足社会及群众对景观设计日益增长的需求,要利用多种途径完善设计,在追求场所性的同时,提高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因此,主要介绍了以"风水"为典型的科学设计途径、以"城市印象"和"场所精神"为例的现象学设计途径及以"生态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学设计途径,并对其进行对比探究,为场所性的景观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2021年24期 v.44;No.444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郄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海绵城市"生态理念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以厦门海沧新阳大道景观绿化工程为例,从现状分析、设计原则、技术路线、专项设计等4个层面,探讨基于"海绵城市"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方法,以期为相关的滨水景观改造及建设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1年24期 v.44;No.444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5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蕴;卞乐怡;
基于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规划,对园林生态化建设、观赏性提升等方面有促进作用。所以,在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规划中,应着重分析空间与原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完善植物的空间布局及骨架设计等,以满足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规划与创新设计需求。以西湖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从绿地特征、整体结构、细节点缀等方面进行完善,从而提升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规划的观赏性及视觉效果。
2021年24期 v.44;No.444 63-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3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姗姗;
疾控中心一般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组织成立的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它主要发挥着"预防控制疾病、保障人民安全"的作用。主要探讨新时期疾控中心景观环境设计,并以福州市疾病控制中心为例,阐述了新时期疾控中心景观环境设计的目的以及设计考虑因素,并提出新时期疾控中心景观环境设计策略及提高疾控中心景观环境设计有效途径,以期给新时期疾控中心景观环境设计以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1年24期 v.44;No.444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弓;
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都是环境设计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行业为了满足更多人的个性化需求,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寻求突破,许多设计师在设计创作时,开始将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相融合,以期在空间上形成一种浑然一体的过渡效果,这种理念已成为近年来设计行业的热门。客观分析了景观设计与室内空间相融合的理念,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促进设计行业突破发展提供助力。
2021年24期 v.44;No.444 69-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4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宁鸿;
景观式信息站点是以景观视角和景观手段为核心进行环境信息应用的节点式空间,景观式信息站点在民居离散型山村优化发展与产业转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合理有效的景观式信息站点设计,能将环境信息传递系统与多元基础设施有机融合,给予民居离散型山村以优质的景观服务、生态服务及农业服务,从而引导村域群体应对区域环境变化并进行相关建设调整,促进地域文化生活的传承和创新,推动山域景观格局的良性发展。
2021年24期 v.44;No.444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璐璐;
豫南乡土景观作为豫南传统村落保留的乡村乡土风貌,是传承豫南传统村落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能反映豫南乡村地域景观特色的图示符号与人文素材。豫南地区乡土景观:从物质层面上,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乡土风貌的延续具有促进作用;从非物质层面上,对村落文化的传承、乡土情怀的归属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许多传统村落乡村景观都源于传统,却又低于传统,而豫南乡土景观设计是基于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的前提下,将艺术介入豫南乡土再造,以艺术、生态、人文为设计原则进行"乡土重塑、景观重生"的过程。
2021年24期 v.44;No.444 74-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6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舒萍;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公众的健康日益重视,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以桂林市城市公园为空间载体,针对癌症患者和压力较大人群,基于健康理念视角,创造景观疗愈空间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24期 v.44;No.444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6K] [下载次数:27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徐珊珊;邵李理;仝婷婷;
在现代景观建设中,园林植物不仅具有构建空间、美化环境的功能,其独特的地域特质,还发挥了重要的生态、文化功能。基于植物景观地域性特点,分析植物配置方法,结合洛阳市开元大道植物景观案例,探讨地域性植物应用策略,促进园林植物与景观功能的深层次融合。
2021年24期 v.44;No.444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1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梦慧;
2019年我国迎来70周年华诞,为庆祝祖国诞辰,在举国同庆的十一假期里,深圳市以花团锦簇的景象精心装扮公园,为市民打造欢度国庆祥和喜庆的游园氛围,并迎接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旅游观赏。基于深圳"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创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建设背景,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与经验,以实际项目为依托,提出科学有效的花展主题策划与服务策略,并介绍了多样的形式和布置手法,希望为市民创造新颖独特,艺术感强的城市公园景观。
2021年24期 v.44;No.444 82-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7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瑶;段广德;
优美的校园景观不仅是学校文化与教育精神的体现,也具有满足师生日常生活行为的重要目的。有活力的校园景观不仅会让学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可以促进学校教育发展。部分高校为了缓解扩招和环境压力,一味求新,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对老校区景观改造重要性日益凸显。从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校园文化、景观、空间、生态性进行具体阐述,探索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景观,打造一个健康、开放、绿色、生态的校园景观。
2021年24期 v.44;No.444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6K] [下载次数:8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方浩俊;
地域文化在乡村旅游景观中,既是重要的设计元素,也是重要的展示窗口。针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等地域文化元素,论述了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采用"再现荣光""先民崇拜""活化传承"的提取手法,并在实际项目中进行了应用。
2021年24期 v.44;No.444 87-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0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殷玉亮;
乡村景观改造和提升是保护乡村文脉的重要途径,在乡村转型升级过程中,场景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资源县车田乡石山底屯美丽乡村为例,借助全面整合乡村资源,充分优化乡村的空间、绿化以及区域,从而实现对整体风貌的本质提升,构建符合时代特色的乡村景观。
2021年24期 v.44;No.444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5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京冈;张敏;
在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下,以环境需求为核心的园林植物景观逐渐成为城市的亮点,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放松的空间,也持续发挥重要的社会价值。因此,要计算植物综合覆盖率,确定园林实际的绿化面积,构建植物光影空间结构,并通过空间对比实现环境需求下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2021年24期 v.44;No.444 92-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7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余玉娟;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最终实现将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从美丽乡村建设出发,探讨广东景观小品设计。
2021年24期 v.44;No.444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4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琼;蒋励;马书宝;
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了国内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及地域文化在乡村民宿设计中的重要性,通过董浜镇特色民宿室内设计实践,探讨了如何利用地域文化,打造融入当地环境的乡村民宿,以期为其他乡村民宿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2021年24期 v.44;No.444 98-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6K] [下载次数:8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徐漫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人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丰富。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要求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周边的生活环境以及业余的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生活节奏较快的城市居民而言,大家开始希望能在喧嚣的城市中找到一方净土,在繁忙的工作与学习之余释放压力。分析了郊野公园中的山地景观的营造方法,以供参考。
2021年24期 v.44;No.444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5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罗毅君;
展示区景观从设计到施工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设计师、地产方、施工方三方通力协作,才能实现项目的完美交付。展示区往往面临着设计时间、施工工期短的困境,因而要想在短期内出"精品",需要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通力协作,精益求精。以"国贸天成"地产项目为例,探讨了展示区景观设计。
2021年24期 v.44;No.444 103-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6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冬冬;
城市的本质为以空间换时间,因空间上的聚集而产生时间上的效率,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可直接参与体验的区域,并且作为评判城市是否友好舒适的直观印象和标准。分析了在传统城乡规划背景下和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一优三高"要求下,景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等专业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通过实际项目的案例分析,论述了景观设计应改变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补丁系统"的思维方式,转而在规划之初与其他专业协同融合渗透,共同建设更加适宜人类居住和工作的城市环境。
2021年24期 v.44;No.444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8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姝莹;
概述了城市滨水空间慢行系统,论述开展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综合城市滨水空间特点及慢行系统需求,根据开展城市滨水空间慢行系统景观设计工作的着力点,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以期实现对城市滨水空间的综合利用,切实提升城市化建设与发展质量。
2021年24期 v.44;No.444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8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莫云;
近年来,生态与环境问题凸显,植物园作为园林专用绿地的一种类型和植物的迁地保育中心,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沿阵地。基于此,以世纪梦幻城植物主题乐园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项目现有的基址条件、文化特色要素和城市需求基础上,进行梦幻城植物主题乐园的不同植物主题分区的创新设计,突出世纪梦幻城植物园的丰富性、地域性和独特性,充分发挥植物园应有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2021年24期 v.44;No.444 110-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6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梁辉;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林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云计算具有较强的储存、计算能力,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中占据重要作用,通过加强云计算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提升林业管理信息化水平。阐述了云计算的概念和优势,分析了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然后对云计算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展开探究。
2021年24期 v.44;No.444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6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潘晓贞;张敏;
中国茶花文化园景点皆以茶花命名,并将历代名人的茶花诗词、国内书法名家的题词刻字与园林景观相结合,尽显茶花文化与园林的和谐。为达到相互间长久的和谐,要加强后期维护。
2021年24期 v.44;No.444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9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崔敏;
园林景观设计色彩的搭配基本都源自植物配置,在自然绿色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喜好搭配其他颜色完成设计。园林设计的首要原则是遵循色彩的配置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谐的园林景观。介绍了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运用的意义,结合实践讨论了其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2021年24期 v.44;No.444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5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黄倩;吴露蓉;金晨;
采用实地调查法调查沅江风光带林下地被植物的种类、园林应用形式、造景效果、生长状况等方面,统计分析沅江风光带耐阴性地被植物。结果表明,沅江风光带耐阴性地被植物种类丰富包含23科,共34种,其中百合科、石蒜科耐阴性地被植物种类运用最多,以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和常绿灌木地被植物为主;根据观赏特性分类主要有观叶、观花、观果3类植物,观叶、观花类使用种数最多;耐阴性地被植物主要采用林下片植、路旁带植、花境的园林应用形式。
2021年24期 v.44;No.444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5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于晓;
为保证园林的整体设计效果,在设计过程中,要分析人们的行为习惯以及认知、感知等各项需求,按照环境心理学相关知识科学展开设计规划。通过对环境心理学基本内容的介绍,对环境心理学和园林设计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就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及注意事项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明确环境心理学的应用优势,做好园林工程整体设计规划。
2021年24期 v.44;No.444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9K] [下载次数:8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达淼;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的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生活质量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城市园林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调节城市生态,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的重要职能。因此,园林景观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植物景观配置的重视程度。基于此,以某地区园林景观建设为例,探讨传统园林植物配置手法应用相关问题,以期对设计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2021年24期 v.44;No.444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4K] [下载次数: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崔倩倩;梁润泽;
施工材料是园林景观项目落地的基础保障。近年来,为应对传统施工原材料紧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我国正在积极研究可替代稀缺资源的新型施工材料。如今,多种新材料也在各园林景观中广泛应用。就当代城市园林景观中新材料应用的现存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了园林景观中绿化植栽及地面铺装方面新材料的应用情况。
2021年24期 v.44;No.444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4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雪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同时,人们对园林景观工程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达到良好的建设效果,也要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美学理念与园林景观营造和绿化施工的结合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此,分析了美学理念在园林景观营造与绿化施工中的应用价值,以及美学理念在园林景观营造与绿化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并针对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以供参考。
2021年24期 v.44;No.444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文;翟超凡;许大为;刘经纬;张俊玲;吴妍;张敏;
通过分析与总结植物文化内涵的形成过程,发现中国园林植物文化内涵的形成主要是依托诗歌文化、绘画艺术和雕刻艺术3种形式,逐渐发扬与传承,并在园林造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分析与总结植物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形式,旨在为宣扬我国传统植物文化和今后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意义。
2021年24期 v.44;No.444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7K] [下载次数:10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颖杰;
"人的城市"是现代城市规划范式新的转变。随着城市化不断加速,现代城市的繁荣很大程度取决于其留住和吸引受过教育和有创造力的人的能力。城市的竞争力随着社会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生活舒适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强,这直接取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状态。垂直园艺具有改善城市空间生态环境、塑造城市景观和谐美感和强化城市文化的功能,可以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状态,实现城市发展目标。
2021年24期 v.44;No.444 135-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3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晴暄;张莹莹;
根据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多种长者常见疾病的患病比例呈现增长趋势,其中,认知障碍长者群体比重呈明显递增趋势。在此背景下,学者研究方向不仅有认知障碍的医学治疗,同时关注非药物疗法的干预效果。园艺疗法作为非药物疗法之一,针对轻度认知障碍长者开展园艺疗法干预,园艺疗法能在行动力、认知能力及社会互动方面有积极的干预效果,促进轻度认知障碍长者的语言功能训练,增加新词汇,有效促进轻度认知障碍长者的社会参与和社会融入。
2021年24期 v.44;No.444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2K] [下载次数:8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张光月;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传统园林也不断发展变化,但始终坚持适合人居、和谐环境的原则,中国传统园林的构园要素主要有建筑、植物、道路以及水流等要素。而构建山水园林的景观骨干则以自然山水为主,主要分析了园林景观的相关概念,进一步剖析中国传统园林之中的美学思想、造园原理,提出在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形态主要有3种":中和、气韵、意境",对园林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此,有必要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美学的探究及应用。
2021年24期 v.44;No.444 140-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8K] [下载次数:9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孟宁;魏亚文;
园林叠山是如何跨越维度,将画理画景转换为真实世界的叠山作品,并达到如画之境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从此问题出发,以山体布局、山形审美、景象要素、基本单元4个层级,分析了山水画与园林叠山的共同点。
2021年24期 v.44;No.444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0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贾亚春;
在人们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也因此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效果与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园林植物景观工程逐步成为人民群众舒适居住环境的重要构成,同时,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也是推动城市绿化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充分发挥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预期作用目标,加强城市内的生态建设进程,打造兼具发展性与美观性的居住环境,需要灵活应用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为园林植物景观优化设计提供意见。为此,探究了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旨在辅助城市开展绿化建设工作。
2021年24期 v.44;No.444 145-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4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所坤;
主要以五洛河林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为背景,介绍了山野菜资源的种类及应用现状,并针对资源开发与运用展开分析,探究山野菜的特点,大力挖掘其利用潜力。
2021年24期 v.44;No.444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4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熊媛;文楠;宛仕燃;张颖;
随着城市发展理念的更新,宜昌市积极推动花园城市向公园城市升级。目前,城市绿地建设现状存在服务功能不完善、生态涵养功能薄弱、绿地系统布局不均等多种问题。基于点军区长江岸坡生态治理工程,依据场地特征、现状问题,依据公园城市发展建设思路,建立了"连绿廊——修生态——串资源——造节点——营场景"的5条主要措施途径,开展公园城市理念下的滨江绿地建设路径探索,以期为加快推进宜昌市建设滨江宜居宜业的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1年24期 v.44;No.444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8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在矿山工业废弃地区往往会采取生态景观修复与环境景观设计相结合的保护方式。以保护矿山工业废弃遗存景观为基础,采取适当的生态景观设计营造方法,能让废弃矿山工业得到重新合理利用的机会。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利用矿山处理废弃物和进行土地生态环境修复的迫切重要性,并从矿山地形平整、废物回收处理、土壤改良和自然景观环境营造等角度出发,保证矿山废弃地的生态环境能得到真正的优化与改善。探究了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并就此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借鉴。
2021年24期 v.44;No.444 15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7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崔竣岭;邹瑾;
探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从生态园林种类多样性、生态园林空间异质性、生态园林建设、生态园林地域性4方面,分别阐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联系,并总结得出启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对生态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银川地区生态多样化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
2021年24期 v.44;No.444 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6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顾兴轲;张慧;
构建生态园林绿化体系是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标志着城镇文明的进步。因此,对陕西省榆林市城镇生态园林绿化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021年24期 v.44;No.444 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7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茜;
最近几年,攀援植物作为景观绿化项目落地的基础保障,在高架桥立体绿化中广泛应用。基于此,为应对攀援植物栽培、生产等具体问题,围绕高架桥立体绿化展开讨论,详细分析了攀援植物在高架桥立体绿化中应用的现存问题及主要应用的攀援植物,同时,就攀援植物在高架桥立体绿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引起有关部门及单位的重视,为促进高架桥立体绿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1年24期 v.44;No.444 159-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4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姜永生;张慧林;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防御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以三北防护林古浪县域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三北防护林退化情况及原因,并提出更新修复措施,旨在完善种植养护及修复机制,提升三北防护林建设与发展水平。
2021年24期 v.44;No.444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8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强;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使社会范围内的土地压力加大,林业作为一种可循环、可再生利用的森林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林业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来看,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较多问题,在开发利用不合理的情况下,会诱发土地沙化问题。以甘肃省民勤县为切入点,在分析土地沙化原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对应措施,以期为我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2021年24期 v.44;No.444 164-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0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林志杰;
CS混合纤维喷播作为时下边坡生态修复工程最为常用的施工方法之一,其具备适用范围广、修复效果好、施工便捷等优势。鉴于此,以平潭综合实验区环岛公路(流水至平原段)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就CS混合纤维喷播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展开简要探讨,以期对该技术的广泛实践应用有所助力。
2021年24期 v.44;No.444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9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邱小波;
根据紫云县第4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数据,应用生态功能指数测算该地区森林生态功能,结果显示:(1)紫云县森林生态功能为中等,其森林生态功能指数为0.5212。(2)受人为经营活动的影响,林地质量等级越优,其生态功能指数反而越差。(3)公益林生态功能指数要优于商品林。(4)生态功能指数较差的是针叶纯林、阔叶纯林,生态功能指数中等的是针叶混交林、针叶相对纯林、阔叶相对纯林,生态功能指数较好的是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5)森林公顷蓄积量越大,其生态功能指数越大,森林生态功能越高。在今后的经营实践中,建议该地区以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经营为主,降低阔叶纯林、针叶纯林面积比重,科学优化林分的空间布局,合理调整林分的树种结构,从而促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2021年24期 v.44;No.444 169-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1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媛媛;
在城市新区规划中大范围应用生态城市理念,由于没有过多的约束条件,且不需要大量的建设成本,所以称之为探索生态城市建设的"实验田"。在这一背景下,塑造新兴滨海新区成为生态创新发展的重要契机,对此,第一部分简要阐述新区特点及类型划分;第二部分就新区生态规划建设案例进行剖析,主要探讨新区城市设计方向、生态系统、规划误区;第三部分是分析银湖湾新区生态规划建设实践,主要包括银湖湾滨海新区的基底概况、银湖湾新区生态规划建设路径,旨在为新区生态建设规划提供参考思路。
2021年24期 v.44;No.444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3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雯文;
道路绿化对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其建设思路及风格经过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常青路的道路绿化中进行了多种尝试及实践,从设计立意、行道树选择、绿化带的设计与创新、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方面,共同织就了多维绿网,营造出流淌的风景线。
2021年24期 v.44;No.444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付佼;马涛;徐晓婷;
自19世纪以来,物种多样性纬度、梯度格局一直受到众多生物地理学家的关注[1]。结合栎属分布数据和环境数据,分析了栎属物种多样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比较了欧亚分支和北美分支物种多样性格局和主导因子的差异。研究表明,栎属物种多样性的特点总体呈南高北低的格局,物种多样性中心在墨西哥中部地区和我国南方地区;物种多样性格局的主导因子在不同分支中有显著差异,北美分支的物种多样性受实际蒸散量影响最大,欧亚分支的物种多样性受年平均温度影响最大,反映了这2个分支的进化历史及生理适应差异。
2021年24期 v.44;No.444 17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6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思远;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使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要求日益高标准,高原地区生态公园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以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公园为例,基于生态修复基本设计思路,对其进行应用研究。
2021年24期 v.44;No.444 179-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9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金敖;王京鹏;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给乡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进一步凸显了美丽乡村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园林课程教学是培养美丽乡村景观设计人才,形成学生乡村专业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传统园林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不精准、教学内容滞后性、教学方法单一性,评价方式僵化老套等诸多问题,提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树立明确的园林课程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园林课程教学内容、转型升级园林课程教学方法和完善园林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等课程教学改革对策,以满足适应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对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
2021年24期 v.44;No.444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7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静帆;刘昕岑;李煜;
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以教师传授设计经验为主,教学具有主观性、模糊性、随意性。从参数化设计思维的转变、参数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参数化试验平台的建立3个方面,探讨如何将风景园林参数化设计引入教学,从而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和思维的变革,以提高设计教学效率与科学性。
2021年24期 v.44;No.444 185-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0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晖;
阐述了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意义,分析了平潭综合实验区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并提出了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策略,以供参考。
2021年24期 v.44;No.444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0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小慧;刘玉华;于健;王剑;陈佳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科技的发展,专业群建设发展日益引起各大院校的关心与重视。选取了江苏省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双高"专业群——园林技术专业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平衡计分卡理论运用于园林技术专业群建设,通过研究开发专业群建设利益相关者、内部流程、人才培训与发展、财务管理四维度,均衡计分卡理论及发展战略地图,力求为我国高职学校一流专业群体构建管理开辟一条全新的发展模式。
2021年24期 v.44;No.444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8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丽飞;
围绕普洱市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通过对澜沧县木戛乡、富邦乡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县域内农牧业生产,尤其是保护地设施栽培情况,归纳、整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为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降低农药、化肥用量、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2021年24期 v.44;No.444 193-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2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杨婧;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和基础建设方面的发展成果显著,各省市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城市中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在国家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不同程度忽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当中,由于煤炭过度开采或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导致国内许多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森林资源作为林业工作当中的重点,必须得到重视。网格化管理可以明确森林资源的分布,管理效率高。分析了森林资源巡护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网格化管理在森林资源巡护管理当中的重要意义。
2021年24期 v.44;No.444 195-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建友;黄柏华;陈东成;
林业管理工作包括林木的培育、采伐运输作业、采伐技术质量等,直接影响林木系统的建立及生态系统的保护。为了做好林业管理工作,将对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破坏力度降到最低,一定要深入研究森林采伐安全措施,既要保证采伐人员的安全,也要提高采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这是当前林业管理中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需要从安全管理、安全意识培训、采伐操作等多方面共同推进。基于此,针对森林采伐安全措施展开探索。
2021年24期 v.44;No.444 197-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9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伟勇;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点内容,要求通过做好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工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田园综合体理念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在创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同时,为其提供新的动能。围绕实际案例,细致阐述了田园综合体内涵和田园综合体的产业共生模式、旅游共生模式及田园社区共生模式,并尝试从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模式、多规合一与三生共融、以旅游为纽带投入创新要素、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环境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田园综合体设计和营造策略,以供参考。
2021年24期 v.44;No.444 199-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1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尹娟;冯仲科;梁祥鹏;马桂花;
在分析农林高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基础上,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4所农林业高校为例,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实践技能量化考核比重激发学生能动性的教学改革措施,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深化"协同育人"。
2021年24期 v.44;No.444 20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5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